黃茶有何來歷?

時間:2021-09-15 作者:當時-我就懵B了 來源:茶文化

小雪節(jié)氣,出門不易,擁毳讀書,恰巧遇到北宋徐鉉的《和蕭郎中小雪日作》。

詩曰:征西府里日西斜,獨試新爐自煮茶?;h菊盡來低覆水,塞鴻飛去遠連霞。寂寥小雪閑中過,斑駁輕霜鬢上加。算得流年無奈處,莫將詩句祝蒼華。

夕陽西下,詩人新爐煮茶,飛鴻遠去,自己兩鬢花白,不由得感嘆流年易逝。小雪時節(jié),閉塞成冬,不知諸君處,是否落雪?歲月忽已晚,努力加餐飯。

黃茶——小荷才露尖尖角

黃茶,很多人表示迷惑,茶葉的分類里聽過這個,但是好像說不出什么茶是黃茶??墒?,只要我們一提起“君山銀針”,想必大家都能點頭了。

傳說,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上朝時,侍臣為他捧杯沏茶,水向杯里一倒,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,慢慢地出現(xiàn)了一只白鶴。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,便翩翩飛去了。再往杯子里看,杯中的茶葉都齊刷刷地懸空豎了起來,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。過了一會,又慢慢下沉,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。明宗感到很奇怪,就問侍臣是什么原因。侍臣回答說“這是君山的白鶴泉水,泡黃翎毛緣故。”明宗心里十分高興,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“貢茶”。君山銀針沖泡時,棵棵茶芽立懸于杯中,有“三起三落”之美觀。

君山銀針就是黃茶。

黃茶歷史悠久,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是在《資治通鑒》中,唐代宗大歷十四年“遣中使邵光超賜李希烈旌節(jié);希烈贈之仆、馬及縑七百匹,黃茗二百斤”。

黃茶屬于輕發(fā)酵茶,黃湯黃葉,是中國的特產(chǎn)茶葉。但是由于綠茶名氣太大,普通黃茶成品被人誤認為是“陳年綠茶”,銷量不盡人意,在市場沖擊下,產(chǎn)量也在逐年下滑。

黃茶的產(chǎn)生來源于一個奇妙的“錯誤”,先人在制作炒青綠茶時,殺青不足,或是干燥不夠,讓茶葉在濕熱、干熱的環(huán)境作用下繼續(xù)發(fā)酵轉(zhuǎn)化,在徹底干燥后,雖然茶葉顏色不及傳統(tǒng)綠茶鮮亮,變成黃色,但是茶湯甜醇,別有一番滋味。

這就是形成黃茶的關(guān)鍵工藝——“悶黃”?,F(xiàn)在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,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,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,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,產(chǎn)生黃湯黃葉的品質(zhì)。

黃茶由于這種特殊“悶黃”的工藝,苦澀味降低,茶湯金黃,不但口感更加柔美甜醇,更對脾胃弱的人非常友好。如果喝綠茶感覺肚子不舒服,喝一杯暖暖的黃茶,既可提神醒腦,又能健脾理胃。

黃茶按鮮葉老嫩、芽葉大小,分為黃芽茶,黃小茶和黃大茶。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,蒙頂黃芽,霍山黃芽,浙江德清莫工黃芽;黃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,溈山白毛尖,遠安鹿苑,皖西黃小茶和浙江溫州、平陽一帶的“平陽黃湯”;黃大茶主要有皖西黃大茶,安徽金寨、霍山、六安、岳西和湖北英山所產(chǎn)的“黃大茶”和廣東韶關(guān)、肇慶、湛江等地的“廣東大葉青”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蒙頂黃芽。

頂山位于四川“天漏”雅安,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。在公元前53年,吳理真在蒙頂山發(fā)現(xiàn)野生茶的藥用功能,于是在蒙頂山五峰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。清代《名山縣志》記載,這七株茶樹“二千年不枯不長,其茶葉細而長,味甘而清,色黃而碧,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,凝結(jié)不散。”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(1186年)封為“甘露普惠妙濟大師”,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為“皇茶園”。

清·劉獻庭《廣陽雜記》五:“昔人謂:‘揚子江心水,蒙山頂上茶。’蒙山在蜀雅州,其中峰頂,尤極險穢,蛇虺虎狼所居,得采其茶,可蠲百疾。”足見歷朝歷代對蒙頂山茶的推崇。蒙頂山在1950年以后生產(chǎn)黃芽為主,稱“蒙頂黃芽”。蒙頂黃芽外形扁直,芽條勻整,色澤嫩黃,芽毫顯露,甜香濃郁,湯色黃亮透明,滋味鮮醇回甘,葉底嫩黃健美,為黃茶之珍品。

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黃茶已經(jīng)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。我們相信這支伸出水面的鮮嫩小荷,終有一天會綻放出傾城花朵。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