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黑茶的發(fā)展道路

時間:2021-06-07 作者:擼大師升級版 來源:茶文化

在市場經濟的開放,國有茶廠的改制解散,私營茶廠各行其道的大背景下,安化黑茶的技術和規(guī)模嚴重滑坡,由此帶來茶葉質量和銷路的混亂,曾經的支柱產業(yè)成為政府的就業(yè)包袱。雖此后又在綠茶中出過“松針”、“銀幣”、“銀毫”、“春芽”等不俗品種,但因規(guī)模、制作水平和市場影響力等因素,或曇花一現,或根本未成氣候。

如今安化人主要飲綠茶,以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之類為上,好茗者喝鐵觀音,本地名茶只當禮物往外送,自飲著總嫌不經泡。對于早已淡出記憶的黑茶,因近年來臺韓茶商的往來穿梭和市場的惡炒,少數人如重拾舊夢,開始琢磨這些圓圓方方的黑疙瘩,但多是湊熱鬧,真正自飲的極少。而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里,隨便找家走進去點黑茶,都會叫老板莫明其妙。事實上安化人只把黑茶的作用定位在兩個方面,一是消膩脂,二是和腸胃,是當減肥劑和藥物用的,至于那些延年益壽抗癌的功效。

據記載,明末清初,“茶市斯為盛,人煙兩岸稠”的黃沙坪,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,幾乎全國所有大茶號都設有分號在此,而對岸的唐家觀,僅近年來挖出來的禁茶碑就有十數塊,現存最早的一塊刻于康熙年間。茶碑內容大多為稱量標準、茶葉真假等,有“不得摻和外來野茶蒙混”字樣,可見安化茶質明顯優(yōu)于周邊地區(qū),而安化境內又以田莊鄉(xiāng)高家溪、馬家溪兩地茶葉為最好。

唐家觀短短500米街道,鼎盛時期超過1萬人在此設莊經營,據當地老人回憶,當年從北京寫信,直接寫“湖南省唐家觀“就可收到。如今唐家觀仍然完整地保存著“十家店”、吉家碼頭、邵陽公館等千年遺跡,成為資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鎮(zhèn),正被作為旅游資源開發(fā)。

安化黑茶以花卷為上品,全球獨安化有,近幾年來湖南岳陽臨湘茶廠也開始少量制作,但都取自安化的工藝?;ň硪喾Q“千兩茶”,為其凈重老秤千兩為一卷,合37.27公斤,現已有“世界茶王”之稱號。明清時期,安化事實上只產黑毛茶,加工成后再運到陜西涇陽壓制成磚,稱“涇磚”。至1939年,抗日斷絕交通,才由時任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副處長的安化人彭先澤創(chuàng)辦了白沙溪茶廠,于次年研制出“黑磚”,成為安化獨立生產黑茶的開始。

清同治年間,晉商“三和公”茶號為便運輸,在當時統(tǒng)一了小圓柱成捆包裝的基礎上,將第捆重量固定在老秤千兩左右,此后便成“千兩茶”。花卷的制作工藝與磚茶相比,只在壓制成形及包裝上不同,茶葉經蒸煮后,即以青繆葉包裹,外裹棕片,再用篾片捆緊,外成花紋,故名“花卷”。因層層緊壓,能抵日曬雨淋,經年不腐。曾有人將花卷浸泡池塘,七年后取出,仍色質如初。又因其捆制時略留微溫,茶葉在卷內慢性發(fā)酵,時間越長越甘醇濃厚,得為珍品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