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文人以茶怡情 以茶養(yǎng)生之道

時間:2022-04-25 作者:老子叫李單純 來源:茶文化

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,歷代文人雅士喝茶、斗茶,以茶養(yǎng)生者比比皆是。 儒家的創(chuàng)始人孔子對吃喝的事看得很淡,他看重的是與飲食相關的禮數(shù)。子曰:飯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

孔子的這一精神在后世的茶人中得到了發(fā)揚光大。一批儒家弟子認為飲茶可以使人清醒、理智、平和。雖然茶能給人以一定的刺激,令人興奮,但品茗最終能使人沉靜,冷靜地面對現(xiàn)實,這與儒家倡導的中庸精神相吻合。飲茶時的互敬互讓,與儒家倡導的禮也相契合。

中國是茶的故鄉(xiāng),是茶的原產(chǎn)地。儒家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,漢武帝時又成為中國的正統(tǒng)文化,所以儒家思想對茶的影響是先天的。

茶與文人結緣要追溯到漢代。漢人王褒所寫《僮約》就提到了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茶。茶不但與藥、與文學相關,也與儒道釋的思想相交融,與琴棋書畫等藝術領域密切相關。

茶文化產(chǎn)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。漢代文人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,而到南北朝時,幾乎每一個文化、思想領域都與茶扯上了關系。在政治家那里,茶是提倡廉潔、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;在詞賦家那里,茶是引發(fā)思維以助文思的手段。

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(jīng)濟、文化相關。茶圣陸羽童年雖在寺院中度過,卻自歸為儒家子弟,他也確是由李齊物、鄒夫子、崔國輔等幾個儒派學者教育出來的。他的《茶經(jīng)》中儒家思想的痕跡隨處可見。被稱為茶中亞圣的盧仝更是不折不扣的儒家學者,至于顏真卿、元稹、白居易、皮日休、陸龜蒙等人對茶文化的影響也是不必多說的。

宋朝茶文化達到鼎盛。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(xiàn),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斗茶之風的興起。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為點茶法并講究色香味的統(tǒng)一,宋代飲茶技藝是相當精致的。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數(shù)是著名文人、書畫家,加快了茶與相關藝術融為一體的過程。像范仲淹、歐陽修、王安石、蘇軾、黃庭堅、梅堯臣等文學家都好茶,所以著名詩人有茶詩,書法家有茶帖,畫家有茶畫。這使茶文化的內(nèi)涵得以拓展,與文學、藝術等純精神文化直接關聯(lián)。

1269年審安老人撰《茶具圖贊》,全套茶具以茶亞圣盧仝的號命名,叫作大玉川先生。茶具名稱處處體現(xiàn)了理學的影響,如烘茶的焙籠叫韋鴻臚。自漢以來,鴻臚司掌朝廷禮儀,茶籠以此為名,禮儀的含義便在其中了,儒家思想自是十分清楚。

儒家認為茶可以使人清醒、理智、平和。茶雖然能給人以一定的刺激,令人興奮,但總的它對人的效果則是親而不亂,嗜而敬之。品茗最終能使人沉靜,使人能冷靜地面對現(xiàn)實,這與儒家倡導的中庸精神相吻合。飲茶時的互敬互讓,與儒家倡導的禮也相契合??傊寮姨岢圆鑴钪?,以茶品味人生,作用社會。

其實,善飲之人,早已超出一般茶的概念。也就是說,對于一個真正懂茶之人,萬物皆茶,皆能品出人生的味道。當然,關鍵在心境,在超然的心態(tài)和人生觀,有了它,喝什么茶都是香的,這就是境界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