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,日常生活中的飲用品

時間:2021-09-05 作者:江湖丶聽雪樓 來源:茶文化

  文人七件寶:“琴棋書畫詩酒茶”,而平民百姓也有七件寶: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。所以,茶,不管是普天老百姓還是文人雅客,是萬萬不能少的。如今,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生產(chǎn)茶葉,而其消費者幾乎遍及世界各國。

  尋根溯源,一些歐美人說茶源自印度,而印度卻說,茶于中國。根據(jù)中國史料記載考證:中國之茶,發(fā)于神農(nóng),聞于魯周,興于唐宋。源遠流長的中國古文化,對茶的研究和記載十分詳盡。經(jīng)過幾千年的沉淀,“茶文化”厚樸形成。從狹義上講,“茶文化”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(xué),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。但筆者認為,對于茶這一“清淡安逸、清心明智”的佳品,如果被這單調(diào)的定義所框架和束縛,便是大煞景致,失去了茶本有的隨意和安寧。

  還是日本某禪僧說的好:“茶之道,在心非在術(shù)。”這和魯迅“茶道的意思,用平凡的話來說,可以稱之為忙里偷閑,苦中作樂。在不完全現(xiàn)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,在剎那間體會永遠”之說,頗有幾分相似。茶里乾坤大,壺中日月長,在今天這個功名利祿的市場經(jīng)濟浪潮中,能停止一會兒對“金錢和欲望”的追求,稍閑片刻,與好友面聚,小飲幾杯,算作感悟和享受人生之法。

  茶葉之所以在中國能發(fā)揚光大,主要得益于中國古老的文明,正是在幾千年以前,茶葉的藥用價值得以開發(fā),茶葉才開始走進百姓的視野。對于茶業(yè)的研究,自古以來從未間斷,茶業(yè)的藥用保健功能得到越來越多的發(fā)現(xiàn)。如:茶葉中含微量元素錳、鋅、硒,維生素及茶多酚類物質(zhì),能抗衰延老和美容。按照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(xué)的解釋,茶葉性味甘苦,微寒無毒。入心肺胃經(jīng),驅(qū)散疲勞,清思明目;生津止渴,利尿止瀉;治咳站喘,清熱解毒,消食減肥等作用。用于防治高血壓,高脂血癥,肥胖癥,冠心病,治療食積不化、瀉痢;精神不振,思維遲鈍;水腫尿少,水便不利;痰喘咳嗽等等?,F(xiàn)代茶也被認為有預(yù)防與抵抗放射性傷害的作用。

  同時,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化學(xué)成分,是天然的健美飲料,經(jīng)常飲用一些茶水,有助于保持皮膚光潔白嫩。能清除氧自由基,抑制脂質(zhì)過氧化,因而經(jīng)常飲茶確有一定延年益壽之功。茶葉中的茶單寧物質(zhì),能維持細胞正常代謝,抑制細胞突變和癌細胞分化,因而飲茶有一定抗癌作用。茶葉中的脂多糖能防輻射損害,改善造血功能和保護血管。能增強微血管韌性,防上破裂;降低血脂,防止動脈粥樣硬化?!渡褶r(nóng)食經(jīng)》曾載“久服令人有力悅志”,《雜錄》也載“苦茶輕身換骨”。

  在中國,茶有起源自四川東鄂西之說。神農(nóng)氏是“三苗”、“九黎”部族之首領(lǐng)。在《史記-吳起傳》古籍記載“三苗氏,衡山在其南,歧山其北,左洞庭之坡,右彭蠡之川”,這說明神農(nóng)氏的部族發(fā)源在四川,這也正是今日大神農(nóng)架的地域。在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一書中寫到:“神農(nóng)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”(注:茶原名荼)。而神農(nóng),據(jù)史學(xué)考證,是公元前2737-2697的人物。從這兩部古籍文字中,可以推測,茶由“神農(nóng)”發(fā)現(xiàn)于四川——這也是目前全世界茶之最古老的文獻記載。

  神農(nóng)之茶實為藥用。茶被引入百姓之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最早的文字記載被今人發(fā)現(xiàn)是在西漢宣帝年間,王褒趕考,寄居亡友家中,亡友之妻楊惠,與王褒私通,家童便了反感兩人私情,于是楊惠一怒之下,把便了賣給王褒為奴,并有契約為證,這份契約就是今天被廣泛引用的《僮約》?!顿准s》載明:“烹魚燒鱉,烹茶勁具,武陽買茶―――”。由這句話可見,西漢年間,茶已經(jīng)由原來的藥用轉(zhuǎn)化成日常生活中的飲用。

  東漢華佗《食經(jīng)》中寫道:“苦茶久食,益意思”。三國魏代《廣雅》中最早記載了餅茶的制法和飲用:“荊巴間采葉作餅,葉老者餅成,以米膏出之?!敝袊枋リ懹鹬恫杞?jīng)》,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,那個時代的著作《茶述》、《采茶記》、《十六湯品》、《煎茶水記》等都足以說明了當時中國唐代茶文化是何等的昌盛。唐后的宋代積極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(fā)展,在文人中出現(xiàn)了專業(yè)品茶社團,有官員組成的“湯社”、佛教徒的“千人社”等。茶儀已成禮制,朝庭中已經(jīng)有“賜茶”之說。至于下層平民社會,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,遷徙鄰里要“獻茶”,客來要敬“元寶茶”,定婚時要“下茶”,結(jié)婚時要“定茶”,同房時要“合茶”―――

  到了明朝,已出現(xiàn)蒸青、炒青、烘青等茶葉的制造方法,茶的飲用也由“烹煮法”改成“撮泡法”。明代有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丹青之作,如唐伯虎的《烹茶畫卷》,文徵明的《惠山茶會記》等。到了清朝,中國的茶葉出口已成發(fā)展成為一種正式行業(yè)。關(guān)于茶館,我國唐代《封氏聞見記》中已有描述:自鄒、齊、滄、隸,漸至京邑,城市多開店鋪,煮茶賣之,不問道俗,投錢取飲??梢?,中國商業(yè)的繁榮從唐朝開始已經(jīng)達到一定的層次了。而清朝,民間曲藝進入茶館,使茶館成為集“文化娛樂和休息”的場所,豐富了茶館的功能?!安桊^”一詞,目前追溯最早的要屬明末張岱《陶庵夢憶》:“崇禎癸酉,有好事者開茶館,泉實玉帶,茶實蘭雪,湯以旋煮,無老湯;器以時滌,無穢器;其火候、湯候,亦時有天合之者?!边@足以說明,在那個朝代人們可以靠開設(shè)茶館來維持生計了。
?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