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闌更喜團茶苦,夢斷偏宜瑞腦香。
李清照《鷓鴣天 · 寒日蕭蕭上瑣窗》
我想,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樣,把“生活品味”視為最高層次的追求。
吳自牧曾在《夢梁錄》中提到的“燒香、點茶、掛畫、插花”“四般閑事”。
是閑事,更是雅事。
宋人茶事,最為平常,也最為風(fēng)雅。
從帝王到平民,從朝堂到市井,文人雅士、民間百工都極為講究,可謂空前繁榮。
▲ 宋人點茶場景
宋徽宗此人,是個藝術(shù)天才。
他愛好茶事,也精通茶事。
不僅著有《大觀茶論》一書,分享對點茶之藝的領(lǐng)悟、妙處。
▲ 宋-趙佶五色鸚鵡圖
《延福宮曲宴記》中還記載了,他為群臣演示點茶茶藝的故事:
“上命近侍取茶具,親手注湯擊拂,少頃,白乳浮盞面,如疏星淡月”。
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皇帝所樂之事,自然風(fēng)靡朝野,商賈貴胄,爭相效仿。
宋徽宗也支持大臣們玩茶,認為這是“盛世之情尚也”,蘇軾等諸多名流志士也都對點茶贊賞有加。
今天我們來聊聊宋人茶事,體驗1000年前的風(fēng)雅生活。
▲ 宋徽宗《文會圖》,和大臣分茶場面。
點茶
“點茶”并非宋人初創(chuàng),在唐代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。
但唐人喜歡“煎茶”,加入各種香料,繁華而絢麗。
追求平淡美學(xué)的宋人,更喜歡滋味純正的點茶。
窮盡雅致的“點茶”,成了當(dāng)時飲茶的主流方式。
▲ 宋劉松年《攆茶圖》中的部分點茶工具:茶磨、茶爐、茶瓶、茶盞、盞托。
《知否,知否,應(yīng)是綠肥紅瘦》電視劇中,為大家全面展現(xiàn)了點茶的工藝。
首先,茶具要備全:茶盞、燙瓶、盞托、茶碾子、絹羅、茶筅、煮水器、上等泉水等,每一樣都必不可少,備齊之后,開始點茶。
點茶的工藝步驟頗為繁瑣。
第一步:將茶餅用微火慢慢灼烤,去除水分和苦澀味;
第二步:用茶碾子將烤過的茶餅?zāi)胨?,放入絹羅里面過濾雜質(zhì),留下最細的那層茶粉;
第三步:在湯瓶里面放入上好的泉水,煮沸或者將沸水注入湯瓶;
第四步:用沸水燙洗茶盞,保持溫度,利于茶水香氣的散發(fā);
第五步:將茶末置于茶盞中,用少量沸水調(diào)成膏狀,溶解茶葉部分成分;
第六步:將湯瓶里面的水慢慢注入茶盞中,邊注邊用茶筅來回攪動擊打,此時,茶盞內(nèi)壁會泛起一層餑沫,用茶筅去拂。
如此,一盞茶便點好了,調(diào)勻茶,而后飲用。
宋人點茶,最講究茶湯美如“疏星淡月”。
使茶湯泛起泡沫,顏色逐漸從翠綠、奶綠到奶白,直到泛起滿碗雪花。
這樣的茶湯是看得見的雪浪,又煥發(fā)著光彩,如“鏡中花”“水中月”。
既考驗點茶技巧,又考驗茶人的用心。
茶味最美在平淡,但不寡淡,要淡而有味,要能滿口茶香,回味無窮。
斗茶
宋人不僅有著別樣的烹茶方法,還將茶玩出了“花樣”。
比如,斗茶。
猜測茶葉產(chǎn)地、辨別采茶時間、比拼茶葉質(zhì)量,比拼點茶技術(shù)……
這是宋人獨有的雅玩,放到現(xiàn)在也別有生趣。
文人聚在一起,于庭院,或竹林,帶上珍愛的茶具,帶上私藏的奇銘,逐一品評。
燒湯點茶,看誰的茶浮沫顏色更白,誰打出來的浮沫更多更細膩。
傳聞,書法家蔡襄與蘇才翁斗茶,幾個回合還難分勝負。
最后一回,蘇才翁將泉水用翠竹浸瀝過,再拿來斗茶,后來也因為茶香中含有竹香才勝出。
既要贏,便贏得風(fēng)雅,贏得有趣。
到了民間,大家則要“斗”得盡興。
五六個茶粉碰到一起,于鬧市、于門前,但凡有興致,便可就地“開場斗茶”。
贏了開懷大笑,輸了捶胸頓足。
要的是盡興的痛快,風(fēng)雅的狂歡。
茶百戲
風(fēng)雅的宋人,把精致,刻在骨子里。
他們以茶為墨,在茶湯里畫畫,又稱“分茶、水丹青”,又稱“分茶”。
頗像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“拉花”,但難度更高。
茶百戲通過茶與水作畫,并能形成纖巧如畫的湯紋,而作畫的工具又只有一個小茶勺。
有的僅使用湯瓶的壺嘴便可描出點點飛鴻,寂寂小亭,或三兩桃花,甚至可以幻化出詩句來,絕妙至極。
《荈茗錄》"生成盞"條記:"沙門福全生于金鄉(xiāng),長于茶海,能注湯幻茶,成一句詩。并點四甌,共一絕句,泛乎湯表。"
其"茶百戲"條記:"近世有下湯運匕,別施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,禽獸蟲魚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。"
茶中有畫,畫中有茶,說的正是茶百戲。
宋人把心中的山水,刻在畫里,也在茶里。
他們篤信生命的質(zhì)感,遠比財富權(quán)力更具價值。
這是宋人的品味,他們讓最日常、最平凡的茶,有生活的味道,更氣質(zhì)不凡。
只有懂得感受和體味生活,才是一個生命的最高境界。
如今面對生活節(jié)奏加快,我們也不妨像宋人一樣慢下來,去發(fā)現(xiàn)生活中的美物、美景,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體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