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權與《茶譜》 明史是近幾十年來的顯學,許多學者比如黃仁宇、吳思等人在明史研究取得顯著成績,對思想界影響巨大,之后帶來了更細致和微觀的研究者,僅僅在2007年明史研究專著約102部,論文約989篇。與此同時進行的文學研究、生活研究也是蔚為大觀,明清家具、瓷器、生活等等方面出版的書籍更是無法統(tǒng)計,盛世中國號召國人回望明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懂得生活的年代,就像我們熟知的那樣,明代誕生了中國古代社會里最精致也最為奢侈的生活。 就茶來說,據茶葉專家萬國鼎教授統(tǒng)計,中國從唐至清,共有茶書98種,其中唐和五代有7種,宋代25種,清代11種,而明代占據了令人驚嘆的55種。 稍稍回望,就不難發(fā)現茶在不同時代扮演的角色,魏晉談玄,唐宋談禪、談德,明人談生活、談品味。 明代茶第一聲是由朱權發(fā)出的。朱權是朱元璋第十六子,封寧王,號大明奇士、臞仙、涵虛子、丹丘先生。朱權自小聰明勤學,一生研究成果頗豐,不僅僅是茶專家,還是戲劇理論家、劇作家、古琴家。青年時代陷入朱棣的皇位之爭,晚年看淡名利,一心向道。其茶學專著《茶譜》,為明代茶事的開山之作。 茶到了明代,已經發(fā)現了很大的變化?!恫枳V》里說“蓋羽多尚奇古,制之為末,以膏為餅。至仁宗時,而立龍團、鳳團、月團之名,雜以諸香,飾以金彩,不無奪其真味。然天地生物,各遂其性,莫若葉茶。烹而啜之,以遂其自然之性也。予故取烹茶之法,末茶之具,崇新改易,自成一家?!睆拿鞔_始,宋代皇家定制的龍鳳團茶被廢棄,茶的形態(tài)向散茶方向定型,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多見的茶葉形態(tài)。朱權所謂的自然之態(tài),不僅僅體現在茶葉形態(tài)上,還包括其制作工藝、沖泡過程。 雖說是“自成一家”,《茶譜》還是延續(xù)《茶經》、《茶錄》的體例,不過在道具上做了一些革新,在泡茶程序上也多有簡化,這是順應茶葉形態(tài)變化而來,不足為奇。比如啟用青花瓷,廢宋茶盞。 茶境而言,朱權更是直接承襲了唐宋以來定制,甚至連所用術語都與宋代別無二致?!胺灿c茶、先須供烤盞。盞冷則茶沉,茶少則云腳散,湯多則粥面聚。以一匕投盞內,先注湯少許調勻,旋添入,環(huán)回擊拂,湯上盞可七分則止。著盞無水痕為妙。”如果單看這段文字,會令人以為講的是宋代茶事。茶美學而言,還是宋代的“三不點”,依舊是環(huán)境,茶,人要三者可人,“是林下一家生活,傲物玩世之事,豈白丁可共語哉?”白丁之類的俗人是不懂喝茶的,得要隱者、雅士才行,他們是俗的對立面。“凡鸞儔鶴侶,騷人羽客,皆能去絕塵境,棲神物外,不伍于世流,不污于時俗”?!叭稽c”在明代末期,已經發(fā)展成為馮正在《岕茶箋》中總結出品茶的“十三宜”和“七禁忌”,更加嚴格,更加細致。十三宜是:飲茶一無事,二佳客,三幽坐,四吟詠,五揮翰,六徜徉,七睡起,八宿醒,九清供,十精舍,十一會心,十二賞鑒,十三文章。七禁忌為:“一不如法”“二惡具”,“三主客不韻”,“四冠裳苛禮”(指為應酬),“五葷肴雜陣”,“六忙冗”,七“壁間案頭多惡趣”。這反映的都是文士茶飲對環(huán)境、氛圍、意境、情趣的追求。 《茶譜》里增加了一童一灶。童是伺茶童子,灶是專用茶灶,如此一來,茶空間得到了極大的釋放。 品茶時,先讓一侍童擺設香案,安置茶爐,然后另一侍童取出茶具,用瓢汲清泉,碾茶末,烹沸湯,等湯如蟹眼時注于大茶甌中,再等茶泡到最好時候,分注于小茶甌中。這時主人起身,舉甌奉客,對他說:“為君以瀉清臆”;客人起身接過主人的敬茶,也舉甌說:“非此不足以破孤悶”。然后各自坐下,飲完,侍童接甌退下,于是主客之間談話,禮陳再三,琴棋相娛。這很有趣,宋代斗茶皆為茶而來,明代不斗茶,喝茶中多了主客的禮儀,而喝茶之余,大家還可以下下棋,聽聽琴,盡顯閑情逸志。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?朱權說,“會泉石之間,或處于松竹之下,或對皓月清風,或坐明窗靜牖,乃與客清淡款語,探虛立而參造化,清心神而出神表。”茶能“助詩興”、“伏睡魔”、“倍清淡”、“中利大腸,去積熱化痰下氣”、“解酒消食,除煩去膩”,在《茶譜》序言里,朱權說“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,汲清泉而烹活火。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,符水火以副內煉之功。得非游心于茶灶,又將有裨于修養(yǎng)之道矣,其為清哉!”白眼看青天,朱權直追魏晉與盛唐的名士氣度,就是對世俗的毫不保留的鄙視,朱權借用一系列白眼名士來申明自己的修道志向。 魏晉名士阮籍痛恨世俗禮教,遇到俗人就翻白眼,遇到雅人就翻青眼。阮籍母親死后,嵇康嵇喜前來憑吊,阮籍很不給嵇喜面子,覺得這個人庸俗,就用白眼對之;嵇康是高雅之人,還是“竹林七賢”的哥們,阮籍翻出青眼來看他。阮籍這種人認不認禮的白眼精神,在杜甫在《飲中八仙歌》中得到延續(xù),“知章騎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汝陽三斗始朝天,道逢麹車口流涎,恨不移封向酒泉。左相日興費萬錢,飲如長鯨吸百川,銜杯樂圣稱世賢。宗之瀟灑美少年,舉觴白眼望青天,皎如玉樹臨風前。蘇晉長齋繡佛前,醉中往往愛逃禪。李白一斗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張旭三杯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,揮毫落紙如云煙。焦遂五斗方卓然,高談雄辨驚四筵?!睆耐豕紫嗟揭唤椴家拢粋€個都因有酒而蔑視禮數,放蕩不羈起來。又酒而及茶,只是飲品的變化,內在精神沒有發(fā)生改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