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中國收藏市場的不斷發(fā)展,來自各階層、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開始涉足國際拍場,而日本無疑是購買中國藝術品的近水樓臺。
日本收藏者強烈的出售欲望和中國藏家旺盛的購買力,使得中國人爭相赴日本淘寶的熱潮還在不斷持續(xù)。這些回來的古玩、文玩物品,就叫”日本回流“。現(xiàn)在其他地區(qū)也有,但是沒有日本的多。統(tǒng)稱”回流“。
中國文物藝術品進入日本已經(jīng)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據(jù)統(tǒng)計,世界上30%中國文物拍賣的貨源都來自日本,日本所藏中國文物藝術品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單就中國古畫而言,流失日本的就有近萬件。
上個世紀,下半葉,1900年之前傳往日本的中國歷代藝術品,除了國家間交往贈送的國禮類外,基本上都是在民間交往過程中流出的。唐宋時期,大量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來華進行文化交流,他們無一例外地帶走許多中國文物;明清時期,不少日本畫家到中國“取經(jīng)”,并帶走了大量中國繪畫作品。
1900年以后,中國藝術品非正常東流的事件不斷發(fā)生。清朝滅亡以后,大量的宮中歷代書法名畫流向了日本??谷諔?zhàn)爭期間,戰(zhàn)爭的掠奪和多種不平等交易加快中國文物藝術品流向日本的速度。改革開放后,日本人繼續(xù)在中國搜羅文物藝術品。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,出現(xiàn)過一次跨國收藏中國文物藝術品熱,即便在1993年中國開啟了藝術品拍賣會的新模式,許多中國藝術品仍然被日本人拍走。
盡管文物流失讓國人痛心疾首,但從積極的方面看,日本人對中國文物藝術品一直心懷敬仰,其留存的中國文物檔次較高,且保存狀態(tài)良好,他們優(yōu)秀的文物保管技術讓國人欽佩。正是這些優(yōu)勢吸引著無數(shù)中國藏家紛至沓來,日本也成為國際各拍賣行的重要“礦源”。
近30年來,日本經(jīng)濟下滑,日本傳統(tǒng)收藏家開始出貨,以回籠資金。近年來,日本國內(nèi)的收藏品賣家不斷增加,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,日本國內(nèi)收藏家們紛紛將手中的藝術品出售兌現(xiàn),出售件數(shù)達到了金融危機前的4倍以上。此外,新一代日本收藏家的收藏品味越來越西方化,喜歡中國文物藝術品的日本收藏家日益減少,由于這些“藏二代”看不懂中國文物藝術品,又不是自己花錢買下的,所以不計成本轉手賤賣的情況屢見不鮮。
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國古代名畫,或許你會想到可能跟列強掠奪、古董商收購有關,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...如果沒有日本學者的研究和指導,也不會讓日本人重新認識中國畫,并再度掀起收藏熱潮。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,文化交往歷史悠久,中日的書畫交流更是源遠流長。日本人喜歡中國畫那是相當久遠,早在唐宋時期,中日文化交流十分頻繁,大量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來華,每次都帶有許多文物回日本,其中包括王羲之等的書法墨跡或摹本。
宋元時,日本就專挑那些有禪宗味道的南宋繪畫收藏,比如曾在中國不入流的牧溪、梁楷等為代表的南宋山水和人物畫家,被美術史稱作簡筆畫的鼻祖,被評為“日本畫道的大恩人”。隨著中國收藏市場的不斷發(fā)展,來自各階層、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開始涉足國際拍場,而日本無疑是購買中國藝術品的近水樓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