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茶有關(guān)的名字

時間:2023-04-30 作者:別撕了我脫還不行么 來源:茶文化

與茶有關(guān)的名字為荼、槚、蔎、茗、荈,除此之外,還有云華、香茗、清友、不夜侯、清風(fēng)使、龍芽風(fēng)草、滌煩子、嘉木等、凌霄芽、瑞草魁、苦口師等;除此之外,與茶結(jié)合,從而形成的茶名有顧渚紫筍、信陽毛尖、西湖龍井、峨眉雪芽、雨花茶、不知春、平水珠茶、江山綠牡丹等。

茶的同義字

秦代以前,中國各地的文字還不統(tǒng)一。茶的名稱也存在同物異名,用得最多、最普遍的是“荼”。

直到唐代宗上元初年(公元765年),陸羽(733-804)的著作《茶經(jīng)》問世,書中將“荼”字減去一橫,成為“茶”(chá)。

據(jù)《茶經(jīng)》注釋,“從草當(dāng)作茶,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。從木當(dāng)作茶,其字出本草,草木并作茶字”,至此,茶字的形、音、義才固定下來,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另有記載,“茶之名,始于王褒《僮約》,盛著于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”。茶字確定前有多個同義字。

荼,據(jù)說最早出現(xiàn)于周朝,據(jù)晉代《華陽國志》記載:“周武王伐紂,實得巴蜀之師……丹漆荼蜜……皆納貢”。

槚,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爾雅》中,即“槚,苦荼”。

蔎,據(jù)《說文解字》載,“蔎,香草也,從草設(shè)聲”。本指香草,同茶一樣,具有香味,故借之稱茶。

茗,字的有關(guān)記載為,春秋時期的《晏子春秋》有“嬰相齊景公時,食脫粟之飯,炙三戈、五卵茗菜而已”;《廣雅》有“荊巴間采葉作餅,葉老者,餅成以米膏出之。

荈,關(guān)于“荈”的記載,有郭璞《爾雅·注》“樹小似梔子,冬生葉,可煮羹飲。今呼早取為荼,晚取為茗,或一曰荈,蜀人名之苦荼”;山謙之《吳興記》“烏程縣西二十里,有溫山,出御荈”等。

以形狀為主而來的雅稱

茶葉本為食飲之品,其審評包括其外形和內(nèi)質(zhì),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、販夫走卒對茶葉皆有不同的稱呼。

鳥嘴

唐代鄭谷《峽中嘗茶》詩,“蔟蔟新英摘露光,小江園里火煎嘗。吳僧漫說鴉山好,蜀叟休夸鳥觜香。合半甌輕泛綠,開緘數(shù)片淺含黃。鹿門病客不歸去,酒渴更知春味長”

雀舌

一詞出自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》卷二十四,載,“茶芽,古人謂之雀舌、麥顆,言其至嫩也”。

芳芽

元代徐世隆詩云,“兔毫盞凈啜芳芽”。

凌霄芽

元代楊維楨所撰茶事散文《煮茶夢記》文中記載,“鐵崖道人臥石床,移二更,月微明及紙帳,梅影亦及半窗,鶴孤立不鳴。命小蕓童汲白蓮泉,燃槁湘竹,授以凌霄芽為飲供道人”。

茶葉的雅稱

1、苦口師

以擬人手法戲稱茶之滋味,即濃茶味苦,語出皮光業(yè)。皮光業(yè),五代人,晚唐詩人皮日休之子。父子二人皆嗜茶愛茶,都有佳作留世。陶轂《清異錄·茗荈錄》載,“皮光業(yè)最耽茗事,一日,中表請嘗新柑,筵具殊豐,簪紱叢集。才至,未顧尊罍,呼茶甚急。徑進(jìn)一巨甌,題詩曰:‘未見甘心氏,先迎苦口師。’眾噱曰:‘此師固清高,難以療饑也’”。

2、“云華”

語出唐代皮日休《寒日書齋即事》,即“深夜數(shù)甌唯柏葉,清晨一器是云華。盆池有鷺窺蘋沫,石版無人掃桂花”。

3、“碧霞”

語出元相耶律楚材《西域從君王玉乞新茶》詩,“紅爐石鼎烹團(tuán)月,一碗和香吸碧霞”。

4、“乳茗”

語出清代桐城派學(xué)者姚鼐(nài)的《同秦澹初等游鴻恩寺》,“明朝相憶皆千里,那憶僧窗啜乳茗”。

5、消毒臣

唐代曹鄴(yè)《飲茶詩》云,“消毒豈稱臣,德真功亦真”。

6、“瑞草魁”

語出唐代詩人杜牧《題茶山》,詩云,“山實東吳秀,茶稱瑞草魁。剖符雖俗吏,修貢亦仙才。溪盡停蠻棹,旗張卓翠苔。樹陰香作帳,花徑落成堆……景物殘三月,登臨愴一杯。重游難自克,俯首入塵?!?。

7、不夜侯

語出西晉張華《博物志》,“飲真荼,令人少眠,故荼美稱不夜侯,美其功也”。

唐末孫樵曾在《送茶與焦刑部書》提到,“晚甘侯十五人遣待齋閣。此徒皆請雷而摘,拜水而和。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(xiāng),月澗云龕之侶,慎勿賤用之”。

茶還有一別稱為“清人樹”,《茗荈錄》載,“偽閩甘露堂前兩株茶,郁茂婆娑,宮人呼為‘清人樹’。每年初,嬪嬙戲摘新芽,堂中設(shè)‘傾筐會’”。

8、清友

該詞出自唐代姚合《品茗詩》“竹裹延清友,迎風(fēng)坐夕陽”之句。

9、清風(fēng)使

出自五代陶轂(ɡū)《清異錄》,據(jù)載,五代十國時,便有人稱茶為清風(fēng)使,可能是由于茶具有清風(fēng)通骨的作用。

10、滌煩子

語出唐代施肩吾詩,“年來如拋梭,不老應(yīng)不得?;ㄑ劬`紅斟酒看,藥心抽綠帶煙鋤。顛狂楚客歌成雪,媚賴吳娘笑是鹽。荷翻紫蓋搖波面,蒲瑩青刀插水湄。煙黏薜荔龍須軟,雨壓芭蕉鳳翅垂。茶為滌煩子,酒為忘憂君”。

10、冷面草

《茗荈錄》載,“符昭遠(yuǎn)不喜茶,嘗為御史,同列會茶,嘆曰:‘此物面目嚴(yán)冷,了無和美之態(tài),可謂冷面草也’”。

11、“嘉木”

出自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,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”。

據(jù)說三國魏晉南北朝以來,飲茶遂成風(fēng)俗,初飲不慣之人飲之不快,故戲稱為“水厄”,意為“水災(zāi)”。《太平御覽》卷八六七引《世說》載:“晉司徒長史王蒙好飲茶,人至輒命飲之。士大夫皆患之,每欲往候,必云:‘今日有水厄’”。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