鹵煮火燒,簡稱鹵煮,是北京的一道傳統(tǒng)小吃。其主要原料是豬腸、豬肺和干豆腐,用大鍋鹵制,一般要在清早就開始“鹵煮”,快到中午吃飯時間,加入戧面做的火燒,待到火燒變軟,即可食用。鹵煮火燒比較在意的,一是豬腸豬肺一定要洗的干凈,一是火燒一定要戧面的。如果上述兩條做不到,那么或是有異味,或是火燒會被煮爛,而無法食用。和北方多數(shù)的飲食一樣,鹵煮火燒以味兒厚見長。在鹵制過程中,加入大量的作料。在食用中,可根據(jù)個人口味,適量的放辣椒油、蒜汁、醋,以及香菜等等。
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。火燒切井字刀,豆腐切三角,小腸、肺頭剁小塊,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,再來點(diǎn)蒜泥、辣椒油、豆腐乳、韭菜花。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,火燒、豆腐、肺頭吸足了湯汁,火燒透而不黏,肉爛而不糟,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小腸。腸酥軟,味厚而不膩,沒有任何異味。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。
北京有無數(shù)家飯館賣鹵煮,但其中最有名的,是百年老號“小腸陳”。小腸陳最早經(jīng)營的地界兒,在宣武門外南橫街兒。小腸陳東邊,是著名的李記白水羊頭;在西邊牛街,有著名的年糕錢等回民吃食。店面不大,也就有個六七十平米。小腸陳的特點(diǎn),其實(shí)和所有的老字號都一樣,一是選料精致,二是做工認(rèn)真,再加上量足,于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。來的人多了,也就可以不間斷的熬湯,時間一長,竟剩下一鍋老湯。有了這鍋老湯,買賣也就沒人可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