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羽試析:(一)陸羽所處的時代環(huán)境

時間:2021-10-03 作者:Evo丶小寶 來源:茶文化

在中國和世界業(yè)的史冊上,有一個永遠放射著光輝的杰出偉人,那就是被后世尊為“茶圣”和“茶神”的世界上第一部茶書--《茶經(jīng)》的作者--陸羽。

陸羽是茶學的創(chuàng)立者。但他不僅僅是一位茶學家,在《全唐詩》、《全唐文》和《唐才子傳》等許多文化典籍中,都收有他的作品和《傳記》;所以,他同時還是一位才學逸群的文學家、史學家和地理學家。不過,他在詩文和史地方面的著作與成就,如同有些古人所說,“他書皆不傳,蓋為《茶經(jīng)》所掩”,幾乎全部被他茶學和茶業(yè)上的突出貢獻所淹沒了。可能因為這樣,所以在我國唐以后的一些文學著作中,雖然一直把陸羽總也列為一位詩人或文學家,但多數(shù)都是“有名無實”,一帶而過。這一點反映到陸羽的研究上,就出現(xiàn)了專重茶學及其茶業(yè)貢獻的現(xiàn)象。無疑,對陸羽在茶學和茶業(yè)上的貢獻,是主要和需要作重點研究的,但不能局限和停留在這一方面。為了促進我國陸羽研究的深入和發(fā)展,本文特疏簡以往對陸羽茶學研究較多的方面,側重從陸羽的時代環(huán)境、思想和社會地位、以及他茶學以外的某些成就,略作分析。

陸羽所處的時代環(huán)境

陸羽所處的環(huán)境,主要是指對他后來思想發(fā)展有重大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其情況基本如《新唐書》和他自己所寫的“自傳”所說:他是一個棄嬰,為竟陵(今湖北天門)寺僧所收養(yǎng),及長,不愿學佛,便逃離寺院。他先藏在一個戲班子里學戲,天寶中,一次和一些演員在州衙中演出,他的才能為太守李齊物發(fā)現(xiàn),得助棄伶從學,自此便走上文人的道路。對于這點,過去許多著作和文章中,都有介紹,也無分歧。這就是說,對陸羽早年寄生寺院和飄泊為伶的社會生活,是清楚的,這里也不再詳細論及。陸羽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有疑義和過去未見討論的問題。

要涉及這個問題,不能不先從陸羽的生卒談起。關于陸羽的生卒,史籍的記載是不怎樣明確的,只是講“不知所生”、“貞元末卒”。所以,1000多年來,我們的先人似乎對陸羽的生年死日,誰也沒有搞清。一直到1958年,我國已故的著名農(nóng)史專家萬國鼎,他在一篇文章中,才對陸羽的生卒,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據(jù)萬國鼎考證,他認為陸羽“和杜甫差不多同年”(生于先天元年,公元712年),“804年或稍前”①才死。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年代結束以后,我國茶葉界隨著全國科學研究的發(fā)展,對陸羽的生卒,掀起了一個探討的熱潮。如陸羽的生年,就筆者所見,就有大歷十三年(725)、十四年、十五年、十六年、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等先后不同的說法。盡管上列諸說都是采用肯定不疑的筆法,但各說各的,眾說紛紜,且都未列舉多少信據(jù),所以,現(xiàn)在仍然是莫衷一是。

根據(jù)上述對陸羽生年的種種考定,我們不難看出,我國學術界多數(shù)意見,雖然推定的年分有不同,但都傾向認為陸羽是生于“開元”年間。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個年號,也即是肯定陸羽是生于唐玄宗時代。萬國鼎的“先天”說與“開元”說時間相差有20多年,但實際他講的也是肯定陸羽是生在唐玄宗時期。所以,盡管我們過去對陸羽生年的考證意見很多、相左甚遠,但還是有成績的;至少是一致肯定了陸羽是生于唐玄宗時代的這一事實。聯(lián)系史籍記載的陸羽卒年,那么,現(xiàn)在我們能夠明確地指出,陸羽是生長于玄、肅、代、德四朝的唐朝中期。

唐玄宗是唐朝在位(713-755)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。陸羽的少年和青年時期,也即對陸羽思想和后來的發(fā)展有決定影響的階段,主要就是在李隆基時期長大的。因此,要研究和了解歷史環(huán)境對陸羽的客觀影響,首先也應該著重對唐玄宗時的社會情況有所知道。

一提李隆基,人們往往就會和楊玉環(huán)聯(lián)系起來,得出一個昏君的形象。其實,在李隆基接位初期,他在政治上還是有所抱負的。李隆基小名“阿瞞”,登基前以曹操自比,所以在他剛做上皇帝的那段時間,他重用姚崇、宋璟等名臣,積極進行某些改革,不但保持了盛唐的繁榮,而且使唐朝經(jīng)濟、文化還繼續(xù)有所發(fā)展;這也是舊史常說的所謂“開元之治”。

唐人沈既濟曾描繪這一時期的盛況為“家給戶足,人無苦窳,四夷來同,海內(nèi)宴然”①。這當然是一種溢美之說,如果要說那時有什么“家給戶足”,那也只能是地主豪富的家家戶戶。不過,從當時的賦稅收入來說,國庫可能的確是殷實的。據(jù)《新唐書》記載:是時“天下歲入之物,租錢二百余萬緡,粟九千百八十萬斛,庸調(diào)絹七百四十萬匹,綿百八十余萬屯(六兩為一屯),布千三十五萬余端?!雹谠诋敃r的歷史條件下,每年有這么多稅收,國家不可謂之不豐。

唐玄宗即位以后,通過“開元之治”,一方面把盛唐進一步推向更加繁榮的局面;但另一方面,唐朝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,到這時也發(fā)展到了不可調(diào)和的程度。唐朝階級和社會矛盾的根源或焦點,是官僚豪富對于土地的兼并。唐朝初年,為恢復和發(fā)展社會生產(chǎn),沿用和普遍推行均田制度。土地兼并雖在唐初實行均田制不久就已出現(xiàn),但愈演愈烈并嚴重到“法令弛壞,兼并之弊有逾于漢成哀”③這樣的局面,還是唐玄宗中期或后期的事情。據(jù)記載,如李隆基為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,曾多次詔令“不許買賣典貼”田地。但結果君命也沒有什么效用,實際“尚未能斷貧人失業(yè)、豪富兼并”④。均田制是唐朝許多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軍事法制的基矗如當時的戶籍和與之相聯(lián)系的賦稅、勞役、兵役,原先就都是通過均田制加以固定、維護的。李隆基未能控制日益加劇的土地兼并,大批失業(yè)的農(nóng)民或逃亡求生,或淪為地主莊園的僮仆和客戶。這樣,過去政府掌握的戶口愈來愈少,兵源銳減,農(nóng)民的賦役也愈來愈重,階級和社會矛盾便隨之更趨尖銳復雜了。以兵役為例,唐朝原先實行的是府兵制,均田制為地主莊園的急劇發(fā)展受到破壞以后,不得不改行募兵制。雇傭兵長期轄屬某一將領,這就誘導產(chǎn)生了后來方鎮(zhèn)割據(jù)。關于這點,在李隆基的詔書中也屢屢提及:“猾吏侵漁,權豪并奪,故貧窶日蹙,逋逃歲增?!雹俣鸥Φ摹爸扉T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”的名句,就是這時這一社會實況的逼真寫照。如前所說,如果李隆基在接位初年還想有一番作為的話,在他的努力中當他愈來愈看到再也無法控制這些矛盾時,信心就消失了,變得消極沉淪了。所以,后來李隆基由主張吏治,很快便轉向乞靈于儒道。開元二十六年(738),李隆基詔令“宏長儒教,誘進學徒”②,規(guī)定鄉(xiāng)鄉(xiāng)設鄉(xiāng)學,大力提倡習儒。與此同時,他還竭力推崇道教,親注《道德經(jīng)》供人學習,下令道士、女冠犯了罪,“所有州縣官不得擅行決罰”③。李隆基幻想借助儒生道士的教化,能使社會迅速安定下來。在這樣愚蠢思想的指導下,他自然也就不需要賢相能臣了,而把朝政先后悉付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外戚楊國忠,內(nèi)廷交權于宦官高力士。至于李隆基本人,他不想也不敢再看到日趨惡化的社會形勢,自此過著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從此君王不早朝”的腐朽淫逸生活,使皇皇盛唐,也在他的手上,由極盛一天天走向敗落。

陸羽知世和確定人生道路的年代,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由盛到衰的大轉折時期。因此,陸羽后來的生活、發(fā)展以及下面要談的思想、性格等等,就無不帶有這一時代的印痕。

如陸羽的離廟學文,就清晰顯示出受這一時代的影響。如所周知,陸羽是由和尚收養(yǎng)長大的棄嬰,他自幼生活在終朝木魚經(jīng)聲、通宵坐禪修行的寺廟中間。照理,他對佛事經(jīng)文,長年耳濡目染,長大剃度為僧,這是必然的發(fā)展。可是,由于當時李隆基尊儒崇道,佛教處于失勢和低落的境況,這可能就是決定陸羽不愿從佛的主要原因。陸羽不愿學佛,那么為什么不習其他而又專習“孔圣之文”呢?如前所說,唐玄宗前期,特別是文化通過詔設鄉(xiāng)學,還是有很大發(fā)展的。所以,有人稱這時是唐朝文學尤其是詩歌“黃金時代”或“鼎盛階段”。開元、天寶年間,我國詩壇名家如林,群星燦爛,如高適、岑參、王之渙、王昌齡和詩仙李白、詩圣杜甫等,交相映輝;使文學在李隆基時的盛唐回光返照中,成為最能引人的一條彩虹。陸羽從小聰慧好學,志趣不凡,在當時百業(yè)墜危、一花尚榮的氣氛中,他當然只會趨榮避衰,通過文學的道路,去尋找他生活的樂趣和追求他想追求的功業(yè)。

上面我們只是舉時代環(huán)境對陸羽影響的一例。其實,陸羽一生的思想和活動,都是與他的生長的時代和環(huán)境相關聯(lián)的。

因此,我們要對陸羽作任何較深的研究和了解,就不能不對他當時的社會經(jīng)濟、政治、思想和文化等等,也作些具體剖析。因為如果對陸羽的研究,是一種不顧歷史環(huán)境的孤立研究,也就談不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,看不到歷史條件對他的制約,當然也就很難作出確當?shù)脑u價。所以,筆者上面提到的這些時代背景,不能算是什么論述,只是提出一個過去陸羽研究中往往為大家所忽視的方面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