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盞是什么

時間:2023-04-25 作者:緣生緣滅緣如水 來源:茶文化

建盞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,即建窯黑釉盞。古時唐人喜歡稱吃茶的容器為“甌”或直稱為碗,而宋人則將之析為“盞”,尤其是宋代建窯所產(chǎn)的黑釉瓷器,絕大多數(shù)是茶碗,統(tǒng)稱“建盞”,建盞口大底小,形如漏斗,按釉面紋理分為兔毫斑、鷓鴣斑、曜變斑等,其制作的主要原料為黃泥、粘土、紅土、釉石等。

建窯

即建州窯,是宋瓷代表名窯。

建州,是唐朝時設(shè)置的州。宋朝繼承,但邊界略有變動。

古建州轄區(qū)主要在今福建省南平市的建甌、建陽等多個縣市。“福建”這一省名,就是“福州”與“建州”各取一字而來。

窯(形似長龍)

唐宋時期瓷窯多以其所在州縣命名,故有邢(州)窯、定(州)窯、汝(州)窯、吉州窯、耀州窯等名。

“州”字有時會被省略,如上述前三個窯口,通常被稱為邢窯、定窯、汝窯。建窯即建州窯的簡稱。

建盞

專門指福建建窯燒制的瓷器茶盞,建盞屬于黑瓷,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瓷之一,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,窯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(qū)水吉鎮(zhèn)。

一般來說,成型闊口小足,胎體厚重,瓷胎質(zhì)地粗糙,盞的外壁下部和足底因不施釉而胎體外露。

建盞分為敞口、撇口、斂口和束口四大類,每一類分為大、中、小型; 小圓碗分為斂口小類。

根據(jù)釉面紋理的分類,可分為烏金、兔毫、油滴、鷓鴣斑、黑曜石、雜色六大類。

(下圖為燒制過程)

建盞特征

建盞都用正燒,故口沿釉層較薄,而器內(nèi)底聚釉較厚;

外壁往往施半釉,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(chǎn)生粘窯;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,故有掛釉現(xiàn)象,俗稱“釉淚”、“釉滴珠”,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。

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,屬于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,因此,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;

同時,石灰釉黏性強,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,所以,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(xiàn)象,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,呈褐紅色,有的近似芒口。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