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來有很多經(jīng)典的石瓢壺造型,其中以子冶石瓢壺與景舟石瓢壺的名氣較大。很多壺友比較好奇,為什么叫子冶石瓢壺呢?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子冶石瓢壺的來歷。
為什么叫子冶石瓢壺?
陳曼生從蘇東坡的石銚壺中受到了啟發(fā)研究出來了一款瓢壺,開啟了石瓢壺的壺型的制作。不久之后,和陳曼生同時期的一位文人瞿子冶也設計出了一款石瓢壺。后來這款石瓢,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子冶石瓢。這就是子冶石瓢名字的由來。
子冶石瓢壺是楊彭年制 瞿應紹刻,尺寸大?。焊?.6厘米 口徑6.5厘米。陳曼生和瞿子冶所請的制壺藝人恰好是同一個人,這個人名字叫楊彭年。
不同之處。陳曼生人比壺的名氣大,被譽為“紫砂文宗”。他在紫砂壺造型設計上取得的成就是歷史獨有。瞿子冶是壺的名氣比人大,很多人知道子冶石瓢,但是卻不知瞿子冶。這是因為他的子冶石瓢這把壺過于耀眼,但是他本人的作品比較小。
瞿應紹,號子冶,是繼曼生、石梅后又一位與砂藝密切結合的擅長金石書畫的文人。他所裝飾的紫砂壺,印章及書畫鐫刻,格調(diào)高雅,韻致怡人,時人稱為“三絕壺”。
子冶石瓢壺的泥質(zhì)赭紫溫潤,造型流暢。壺身曲線柔和流暢。從整體上看,壺身上部扁大,尤其是“人”字形直線的運用,造成一個在主視角度以內(nèi)的梯形表面。
這把壺弧度大,宜書宜畫,顯現(xiàn)了簡樸大方的氣度,是件“智欲其圓、行欲其方、剛?cè)峒媸?,允克用?rdquo;的珍品。
壺身銘:“冬心先生余箴其畫竹研,研背有竹一枝,即取其意。板橋有此一縱一橫,頗有逸情。子冶藏板橋畫蓋仿梅花P102者。仿梅道人子冶自記。”
壺蓋銘“宜園”。蓋印“吉壺”。把下印“彭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