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鐵觀音介紹

時間:2022-06-15 作者:來斤單反嘗嘗 來源:茶文化
高山鐵觀音介紹

  

安溪鐵觀音主產(chǎn)區(qū)在西部的“內安溪”,這里群山環(huán)抱,峰巒綿延,云霧繚繞,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,土層深厚,特別適宜茶樹生長。

鐵觀音制作嚴謹,技藝精巧。3月下旬萌芽,5月上旬開彩,一年可采制春、夏、暑、秋四季。茶葉品質以秋茶為最好,春茶產(chǎn)量最多,約占年產(chǎn)量的40-45%;秋茶香氣最濃,俗稱“秋香”,產(chǎn)量約占15-20%。鮮葉采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后,頂葉剛展開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,采下二、三葉,并注意做到不折斷葉片、不折疊葉張、不碰碎葉片,不帶魚葉和老梗。還應注意不同生產(chǎn)地帶及不同采摘時間的茶葉不能混雜。 鐵觀音茶葉因茶樹的名稱而得名。鐵觀音茶樹原產(chǎn)于安溪縣西部的 “ 內安溪 ” 。這里群山環(huán)抱,峰巒起伏,年平均氣溫 15—18 度,無霜期 260—324 天,年降雨量 1700— 1900 毫米 ,相對濕度 78% 以上,有 “ 四季有花常見雨,一冬無雪卻聞雷 ” 之諺。土壤為酸性紅壤, PH 值 4.5—5.6 ,土層深厚,適宜茶樹生長。

鐵觀音茶的加工制作技術,基本上和武夷巖茶的做法大同小異,但也不完全相同,它與武夷巖茶的主要不同之處是:萎凋程度比較低;發(fā)酵的程度也較輕;殺青之后用布包揉,使條索緊結,比較美觀,運輸過程中也可防止碎茶;經(jīng)過兩揉兩烘之后,再用低溫慢火烘焙,使茶葉水分慢慢蒸發(fā), 咖啡 堿隨之向葉面升華,凝結成一層白霜,葉內芳香物質逐漸轉化,可使香氣更高而長久,達到七泡有余香。

鐵觀音茶的品質,遠非一般烏龍茶所能比擬,它的外形緊結卷曲,葉質肥厚重實。香氣悠長,有如空谷幽蘭,靈妙鮮爽,清高雋永,達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。它的滋味十分醇厚濃郁,但濃而不澀,郁而不膩,余味回甘,飲后齒頰流香。這種香氣稱為 “ 圣妙香 ” ,滋味稱為 “ 天真味 ” 。名茶鑒評家認為只有鐵觀音才有這種天真味和圣妙香,所以稱為 “ 觀音韻 ” ,意思是說只有鐵觀音才具有這種獨特的 “ 觀音韻 ” 。我們用清代詩人劉秉忠的一首詩來比喻安溪鐵觀音的特點是很恰當。詩云:

鐵色皺皮帶志霜,含英咀美入詩腸。

舌根未得天真味,鼻觀先聞圣妙香。

鐵觀音茶樹品種的由來,有兩種傳說。一說是安溪縣松林頭茶農(nóng)魏蔭信佛,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觀音大士像前,十分虔誠。一天,他上山砍柴,偶見巖石隙間有一株茶樹,在陽光照射下,閃閃發(fā)亮,極為奇異,遂挖回精心加以培育,并采摘試制,其成茶沉重似鐵,香味極佳,疑為觀音所賜,即名為鐵觀音。另一說是清乾隆初年 ( 公元 1736 年 春,堯陽鄉(xiāng)書生王士諒與諸生會文于南山之麓,見層石荒園間有一株茶樹,閃光奪目異于他樹,于是移植于南軒之圃,細心培育繁殖,采制成品,氣味芳香異常,泡飲之后,令人心曠神怡。乾隆六年,王士諒赴京師,拜謁相國方望溪,攜茶相贈,方將茶轉進內廷,后乾隆召見,垂詢堯陽茶史,王奏稟此茶發(fā)現(xiàn)于南山觀音巖下,因即賜名為 “ 南巖鐵觀音 ” 。

鐵觀音別名紅心觀音或紅樣觀音。其他如紅英觀音、白心尾觀音、白樣觀音及薄葉觀音則均非純種鐵觀音。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,樹勢披展,枝條斜生,葉片水平狀著生。葉形橢圓,葉緣齒疏而鈍,葉面呈波浪狀隆起,具明顯肋骨形,略向背面反卷,葉肉肥厚,葉色濃綠光潤,葉基部稍鈍,葉尖端稍凹,向左稍歪,略廠下垂,嫩芽紫紅色,因此有 “ 紅芽歪尾桃 ” 之稱,這是純種特征之一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