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筋經(jīng)十二式的名稱

時間:2021-09-20 作者:浪蕩子17752709 來源:茶文化

1、易筋經(jīng)十二式的每一式的名稱是什么?


  

如下:

韋馱獻杵第一式,韋馱獻杵第二式,韋馱獻杵第三式,四摘星換斗式,五倒拽九牛尾式,劉出爪亮翅式,七九鬼拔馬刀式,八三盤落地式,九青龍?zhí)阶κ?,十臥虎撲食式,十一打躬式,十二掉尾式。

易筋經(jīng)12式又叫達摩易筋經(jīng),是增演易筋洗髓內(nèi)功圖說的簡化版,練習容易,效果好。

國內(nèi)組織過專門的研究,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體新陳代謝能力。





  

每天十五分鐘強身健體抗疫很輕松!


2、易筋經(jīng)十二式名稱??????急求!??!


  

每天十五分鐘強身健體抗疫很輕松!





  第一勢:韋馱獻杵第一勢
第二勢:韋馱獻杵第二勢
第三勢:韋馱獻杵第三勢
第四勢:摘星換斗勢
第五勢:倒拽九牛尾勢
第六勢:出爪亮翅勢
第七勢:九鬼拔馬刀勢
第八勢:三盤落地勢
第九勢:青龍?zhí)阶?br> 第十勢:臥虎撲食勢
第十一勢:打躬勢
第十二勢:工尾勢



  國家體育總局2002年版:
一:韋馱獻杵第一勢
二:韋馱獻杵第二勢
三:韋馱獻杵第三勢
四:摘星換斗勢
五:倒拽九牛尾
六:出爪亮翅勢
七:九鬼拔馬刀
八:三盤落地勢
九:青龍?zhí)阶荨?br>十:臥虎撲食勢
十一:打躬勢
十二:收勢



  第十二勢:工尾勢
兩腿開立,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,目視掌而移,身立正直,勿挺胸凸腹;十指交叉,旋腕反掌上托,掌以向上,仰身,腰向后彎,目上視;然后上體前屈,雙臂下垂,推掌至地,昂首瞪目。呼氣時,屈體下彎,腳跟稍微離地;吸氣時,上身立起,腳跟著地;如此反復21次。收功:直立,兩臂左右側(cè)舉,屈伸7次。 訣曰:膝直膀伸,推手自地;瞪目昂頭,凝神一志;起而頓足,二十一次;左右伸肱,以七為志;更作坐功,盤膝垂眥;口注于心,息調(diào)于鼻;定靜乃起,厥功維備。

3、易筋經(jīng)十二式,每一式的名稱??急求?。。。?!


  易筋經(jīng)包括內(nèi)功和外功兩種鍛練方法,各有12勢。易筋經(jīng)內(nèi)功采用站式,以一定的姿勢,借呼吸誘導,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。大多數(shù)采取靜止性用力。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,不可迸氣。古代相傳的易筋經(jīng)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,即韋馱獻杵(有3勢)、摘星換斗、三盤落地、出爪亮翅、倒拽九牛尾、九鬼拔馬刀、青龍?zhí)阶?、臥虎撲食、打躬勢、工尾勢等。易筋經(jīng)外功注重外壯,《易筋經(jīng)外經(jīng)圖說》指出:“凡行外壯功夫,須于靜處面向東立,靜慮凝神,通身不必用力,只須使其氣貫兩手,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。每行一式,默數(shù)四十九字,接行下式,毋相間斷。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,方行第二式。速者半月,遲者一月,各式俱熟,其力自能貫上頭頂。此煉力煉氣,運行易筋脈之法也?!?
一)易筋經(jīng)內(nèi)功

1.韋馱獻杵第一式:立身期正直,環(huán)拱手當胸。
氣定神皆斂,心澄貌亦恭。(口訣) 自然呼吸,兩腿挺膝,兩足跟內(nèi)側(cè)相抵,腳尖外撇,成立正姿式,軀干正直,頭頂之百會穴與襠下的長強穴要成一條直線;兩掌自然下垂于體側(cè);目平視,定心凝神;然后雙手向前分抬合十,停于胸前膻中穴外,式定后約靜立一分鐘。(詳解)

2.韋馱獻杵第二式:足趾拄地,兩手平開。
心平氣靜,目瞪口呆。 接上式;自然呼吸,兩掌從胸前向體側(cè)平開,手心朝上,成雙臂一字狀;同時兩足后跟翹起,腳尖著地,兩目瞪睛平視;心平氣合。式定約靜立半分鐘。
3.韋馱獻杵第三式:掌托天門目上視,足尖著地立身端。
力周骽脅渾如植,咬緊牙關(guān)不放寬。
舌可生津?qū)㈦竦?,鼻能調(diào)息覺心安。
兩拳緩緩收回處,用力還將挾重看。 接上式;逆呼吸,兩掌分別上抬,至雙臂成U字狀時,雙肘微彎,掌心朝上,盡力上托;同時咬齒,舌抵上腭,氣布胸際。式定后約靜止半分鐘。
4.摘星換斗勢 : 只手擎天掌覆頭,更從掌內(nèi)注雙眸。
鼻端吸氣頻調(diào)息,用力收回左右侔。右式:接上式;逆呼吸單吸不呼法,兩腳后跟落地,全腳掌著地。左掌回收于背后,掌心朝下,盡力下按;同時扭項,目視右掌。式定后要氣布胸際,深長鼻吸自由鼻呼,約靜立半分鐘。
左式:左右手勢互換,右掌下落于背后,掌心朝下,盡力下按,同時左掌自體后擎天而起,扭頸,目視左掌。式定后用逆呼吸單吸不呼法,約靜立半分鐘。5.倒拽九牛尾勢兩骽后伸前屈,
小腹運氣空松。
用力在于兩膀,
觀拳須注雙瞳。 右式:接上式;逆呼吸;右腳跨前一步,成右弓步,同時右掌從體后向體前變握拳,翻腕上抬,拳心朝上停于面前。左掌順式變?nèi)?,拳心朝上停于體后,兩肘皆微屈;力在雙膀,目視右拳。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左式:左右手腿勢互換,左腿蹬力,身體隨之前移,重心落于右腿,繼左腳提起跨前一步,成左弓步,同時左拳從體后向體前翻抬,右拳從面前向體后翻落,成左式;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6.出爪亮翅勢:挺身兼怒目,推手向當前。
用力收回處,功須七次全。 接上式;逆呼吸,左腿蹬力,提左腳落于右腳內(nèi)側(cè)成立正姿式;同時雙拳回收于腰際,拳心朝上,繼而鼻吸氣,挺身,怒目,雙拳變立掌,向體前推出,掌心朝前,掌根盡力外挺;然鼻呼氣,雙掌再變握拳,從原路回收于腰際,拳心向上;再鼻吸氣,雙拳變五掌前推,如此反復七次;意在天門。
7.九鬼拔馬刀勢:側(cè)首灣肱,抱頂及頸。
自頭收回,弗嫌力猛。
左右相輪,身直氣靜。 右式:接上式;順呼吸;右拳變掌從腰際外分上抬,至大臂與耳平行時,拔肩,屈肘,彎腰,扭項,右掌心朝內(nèi)停于左面?zhèn)惹?,如抱頭狀;同時左拳變掌,回背于體后,盡力上抬。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左式:左右手勢互換,左臂伸直,左掌從體后向體側(cè)上抬,同時右臂伸直,右掌順式從頭后經(jīng)體側(cè)下落,成左式,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8.三盤落地勢:上腭堅撐舌,張眸意注牙。
足開蹲似踞,手按猛如拏。
兩掌翻齊起,千斛重有加。
瞪睛兼閉口,起立足無斜。 接上式;自然呼吸;左足外開成馬步,同時左掌下落,右掌從體后往體前上抬,至兩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時,繼外分,雙肘微屈,掌心朝下按力于雙膝之前外側(cè)。式定后舌抵上腭,瞪睛,注意牙齒,約靜蹲半至一分鐘。然后雙腿起立,兩掌翻為掌心朝上,向上托抬如有重物;至高與胸平時,再翻為掌心朝下,變馬步,再成式。凡三起三落,共蹲樁靜立約一分半至三分鐘。
9.青龍?zhí)阶?青龍?zhí)阶?,左從右出?
修士效之,掌平氣實。
力周肩背,圍收過膝。
兩目注平,息調(diào)心謐。 右式:接上式;順呼吸;兩目平視,左足回收于右足內(nèi)側(cè),成立正姿式;鼻呼,左掌自胸前變?nèi)樖交厥沼谘H,右掌自胸前變爪,五指微屈,力周肩背,向體左伸探。
左式:左右手勢互換,鼻吸,俯身,腰前屈,右爪從左至右經(jīng)膝前圍回;鼻呼,直身,變握拳停于腰際,同時左拳變爪,從腰際向體右伸探。
10.臥虎撲食勢:兩足分蹲身似傾,屈伸左右骽相更。
昂頭胸作探前勢,偃背腰還似砥平。
鼻吸調(diào)元均出入,指尖著地賴支撐。
降龍伏虎神仙事,學得真形也衛(wèi)生。 右式:接上式;逆呼吸;兩目平前視,上式結(jié)式為雙拳停于腰際。右腳向前邁一大步。左腳跟掀起,腳尖著地,成右弓步;同時俯身、拔脊、塌腰、昂頭,兩臂于體前垂直,兩掌十指撐地,意在指尖。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左式:身體起立,左足向前跨一大步,成左弓步,作臥虎撲食左式,凡動作相反,為左右互換,式定后約靜立半分鐘。
11.打躬勢:兩手齊持腦,垂腰至膝間。
頭惟探胯下,口更嚙牙關(guān)。
掩耳聰教塞,調(diào)元氣自閑。
舌尖還抵腭,力在肘雙彎。 接上式;順呼吸;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內(nèi)側(cè),距離約與肩寬;然后變?yōu)楣?,垂脊,挺膝。頭部探于胯下,同時兩肘用力,兩掌心掩塞兩耳,兩掌夾抱后腦,意在雙肘尖。式定后隨意停留片刻。
12.掉尾勢:膝直膀伸,推手自地。瞪目昂頭,凝神壹志。
起而頓足,二十一次。左右伸肱,以七為志。
更作坐功,盤膝垂眥。口注于心,息調(diào)于鼻。
定靜乃起,厥功維備??偪计浞ǎ瑘D成十二。
誰實貽諸,五代之季,達摩西來,傳少林寺。
有宋岳侯,更為鑒識,卻病延年,功無與類。 接上式;順呼吸,挺膝,十趾尖著地,兩手下落,微屈,兩掌相附,手心拒地;同時瞪目視鼻準,昂頭,塌腰垂脊,凝神益志,意存丹田。式定后腳跟落地,再掀起,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;共腳跟頓地二十一次,伸膀七次;然后起立,成立正姿式。
(二)易筋經(jīng)外功

練功時,早晨面向東立,消除雜念,聚精會神,通身不必用力,使“氣”貫于兩手。邊作邊默念數(shù)字。練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,熟練后連貫練習。各式鍛煉方法如下。
(1)第1式:兩腳分開,距離同肩寬;兩眼向前看,兩肘稍曲,掌心向下;每默數(shù)一字,手指向上一翹,手掌向下一按;一翹一按為1次,共默數(shù)49次。

(2)第2式:兩手放在大腿前面,握拳,拇指伸直,兩拇指端相對;每默數(shù)一字,拇指向上一翹,四指一緊,一翹一緊,共默數(shù)49次。

(3)第3式:兩手拇指先屈于掌內(nèi),然后四指握拳;兩臂垂于體側(cè),拳孔向前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4)第4式:兩臂從下向前緩緩舉起,高與肩平,兩肘稍曲,拳心向?qū)?1尺左右)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,默數(shù)49次。

(5)第5式:兩臂緩緩向上舉,拳心推對,兩臂稍屈;兩臂不可緊靠頭部,上舉時兩腳跟提起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兩腳跟一起一落,默數(shù)49次。

(6)第6式:兩臂左右平舉,屈肘,兩拳對兩耳(距離1寸),虎口對兩肩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7)第7式:兩臂左右側(cè)平舉,高與肩平,虎口向上,兩肩略向后仰,胸部略向前,兩臂上舉同時腳趾離地,腳掌著地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8)第8式:兩臂向前平舉,高與肩平,兩肘不屈,兩拳距離5~6寸,虎口向上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9)第9式:兩臂左右分開,屈肘至胸部,然后翻兩拳向外至鼻前,兩拳距離約2寸,拳心向外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10)第10式:兩上臂左右平舉,兩前臂向上直豎,虎口對兩耳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11)第11式:兩臂落下,兩掌翻轉(zhuǎn)至臍下兩旁,兩拇指離臍1~2分;每默數(shù)一字,將拳一緊,緊后即松,一緊一松為1次,默數(shù)49次。

(12)第12式:兩手松開,兩臂下垂,然后兩臂前平舉,手心向上,腳跟同時提起,腳跟落下時,兩手還原,重復3次。



 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(jīng)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,即韋馱獻杵(有3勢)、摘星換斗、三盤落地、出爪亮翅、倒拽九牛尾、九鬼拔馬刀、青龍?zhí)阶?、臥虎撲食、打躬勢、工尾勢等。



  韋馱獻杵第一式,韋馱獻杵第二式,韋馱獻杵第三式,四摘星換斗式,五倒拽九牛尾式,劉出爪亮翅式,七九鬼拔馬刀式,八三盤落地式,九青龍?zhí)阶κ?,十臥虎撲食式,十一打躬式,十二掉尾式



  順序錯了
順序錯了

4、易筋經(jīng)十二式動作要領(lǐng)是什么?


  

1、韋馱獻杵

立身期正直,環(huán)拱手當胸,氣定神皆斂,心澄貌亦恭。

2、橫擔降魔杵

足指掛地,兩手平開,心平氣靜,目瞪口呆。

3、掌托天門

掌托天門目上觀,足尖著地立身端。力周腿脅渾如植,咬緊牙關(guān)不放寬。舌可生津?qū)㈦耋?,鼻能調(diào)息覺心安。兩拳緩緩收回處,用力還將挾重看。

4、摘星換斗勢

只手擎天掌覆頭,更從掌內(nèi)注雙眸。鼻端吸氣頻調(diào)息,用力回收左右侔。

5、倒拽九牛尾勢

兩腿后伸前屈,小腹運氣放松;用力在于兩膀,觀原須注雙瞳。

6、出爪亮翅勢

挺身兼怒目,推手向當前;用力收回處,功須七次全。

7、九鬼拔馬刀勢

側(cè)首彎肱,抱頂及頸;自頭收回,弗嫌力猛:左右相輪,身直氣靜。

8、三盤落地勢

上腭堅撐舌,張眸意注牙;足開蹲似踞,手按猛如拿;兩掌翻齊起,千斤重有加;瞪目兼閉口,起立足無斜。

9、青龍?zhí)阶?/p>

青龍?zhí)阶?,左從右出;修士效之,掌氣平實;力周肩背,圍收過膝;兩目平注,息調(diào)心謐。

10、臥虎撲食勢

兩足分蹲身似傾,屈伸左右腿相更;昂頭胸作探前勢,偃背腰還似砥平;鼻息調(diào)元均出入,指尖著地賴支撐;降龍伏虎神仙事,學得真形也衛(wèi)生。

11、打躬勢

兩手齊持腦,垂腰至膝間;頭惟探胯下,口更齒牙關(guān);掩耳聰教塞,調(diào)元氣自閑;舌尖還抵腭,力在肘雙彎。

12、工尾勢

膝直膀伸,推手自地;瞪目昂頭,凝神一志;起而頓足,二十一次;左右伸肱,以七為志;更作坐功,盤膝垂眥;口注于心,息調(diào)于鼻;定靜乃起,厥功維備。





  

每天十分鐘強身健體好輕松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