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草

時間:2021-06-30 作者:雯雯的幸福路 來源:茶文化

梅花草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達50厘米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甘肅、青海等地。生于山坡、林邊、山溝、隰草地。全草可入藥,有清熱解毒,止咳化痰的功效。 梅花草,形似梅花,小朵,生石崖上。氣味甘、苦。無毒。治婦人血崩血塊,散氣,通經(jīng)利水;胃中冷痛、內(nèi)疝癥瘕即消;食積成痞,堅硬疼痛,服之立瘥。

1 形態(tài)特征

梅花草為多年生草本,高12-20(-30)厘米。根狀莖短粗,偶有稍長者,其下長出多數(shù)細長纖維狀和須狀根,其上有殘存褐色膜質(zhì)鱗片。

基生葉3至多數(shù),具柄;葉片卵形至長卵形,偶有三角狀卵形,長1.5-3厘米,寬1-2.5厘米,先端圓鈍或漸尖,常帶短頭頭,基部近心形,邊全緣,薄而微向外反卷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常被紫色長圓形斑點,脈近基部5-7條,呈弧形,下面更明顯;葉柄長3-6(-8)厘米,兩側(cè)有窄翼,具長條形紫色斑點;托葉膜質(zhì),大部貼生于葉柄,邊有褐色流蘇狀毛,早落。

莖2-4條,通常近中部具1莖生葉,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,其基部常有鐵銹色的附屬物,無柄半抱莖?;▎紊谇o頂,直徑2.2-3(-3.5)厘米;萼片橢圓形或長圓形,先端鈍,全緣,具7-9條脈,密被紫褐色小斑點;花瓣白色,寬卵形或倒卵形,長1-1.5(-1.8)厘米,寬7-10(-13)毫米,先端圓鈍或短漸尖,基部有寬而短爪,全緣,有顯著自基部發(fā)出7-13條脈,常有紫色斑點;雄蕊5,花絲扁平,長短不等,長者達7毫米,短者則2.5毫米,向基部逐漸加寬,花藥橢圓形,長約3毫米;退化雄蕊5,長可達1米,呈分枝狀,有明顯主干,干長約2.5毫米,分枝長短不等,中間長者比主干長3-4倍,兩側(cè)者則短,通常(7-)9-11(-13)枝,每枝頂端有球形腺體;子房上位,卵球形,花柱極短,柱頭4裂。蒴果卵球形,干后有紫褐色斑點,呈4瓣開裂;種子多數(shù),長圓形,褐色,有光澤?;ㄆ?-9月,果期10月。

多年生草本,高達50厘米?;~叢生,卵圓形至心形,長1~3厘米,寬1.5~3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全緣,葉柄長;花莖中部生葉1片,無柄,基部抱莖,形與基生葉同?;▎我唬斏?,白色至淡黃色,直徑2~3.5厘米,形似梅花;萼片5,長橢圓形;花瓣5,卵狀圓形;雄蕊5,退化雄蕊中上部絲裂,裂瓣先端有頭狀腺體;花柱短,先端4裂。蒴果卵圓形,上部4裂。種子多數(shù)。 

根莖呈不規(guī)則團塊狀,褐色,有多數(shù)須根。莖圓柱形,長3-27cm,直徑1-2mm,有縱棱,質(zhì)脆,易折斷?;~褐色,多破碎,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,長1-3cm,寬0.5-2.5cm,全緣,葉柄較長。莖生1枚,形同基生葉,無柄。花黃色,單生莖頂。氣微,味甘。

2 生態(tài)習(xí)性

生于潮濕的山坡草地中,溝邊或河谷地陰濕處,海拔1580-2000米。生于山坡、林邊、山溝、隰草地。

分布東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3 分布區(qū)域

產(chǎn)新疆(托里、拜城、清河和福海)。歐洲、亞洲溫帶和北美也有分布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歐洲。

分布區(qū)域:東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  

4 品種分類

多枝梅花草(變種) Parnassia palustris L. var. multiseta Ledeb.

本變種和原變種主要區(qū)別為退化雄蕊分枝多,(11-) 13-23條,比雄蕊長,比花瓣稍短;花期植株較高大,基生葉缺如或少而小?;ㄆ?月。

產(chǎn)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以及陜甘盆地等處。生于山坡和山溝陰處、河邊以及草原和路邊等處,海拔1250-2220米。朝鮮、日本、阿穆爾地區(qū)、烏蘇里和達烏里也有分布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俄羅斯(西伯利亞)。

少花梅花草(變型) Parnassia palustris L. var. palustris form. nana T. C. Ku

本變型與原變型主要區(qū)別為植株矮小,高不超過5厘米;花瓣邊緣不明顯嚙蝕狀;退化雄蕊7-9枚?;ㄆ?月。

產(chǎn)新疆(塔城)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塔城。

梅花草(原變型) Parnassia palustris L. var. palustris form. palustris

多年生草本,高12-20(-30)厘米。根狀莖短粗,偶有稍長者,其下長出多數(shù)細長纖維狀和須狀根,其上有殘存褐色膜質(zhì)鱗片。基生葉3至多數(shù),具柄;葉片卵形至長卵形,偶有三角狀卵形,長1.5-3厘米,寬1-2.5厘米,先端圓鈍或漸尖,常帶短頭頭,基部近心形,邊全緣,薄而微向外反卷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常被紫色長圓形斑點,脈近基部5-7條,呈弧形,下面更明顯;葉柄長3-6(-8)厘米,兩側(cè)有窄翼,具長條形紫色斑點;托葉膜質(zhì),大部貼生于葉柄,邊有褐色流蘇狀毛,早落。

莖2-4條,通常近中部具1莖生葉,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,其基部常有鐵銹色的附屬物,無柄半抱莖?;▎紊谇o頂,直徑2.2-3(-3.5)厘米;萼片橢圓形或長圓形,先端鈍,全緣,具7-9條脈,密被紫褐色小斑點;花瓣白色,寬卵形或倒卵形,長1-1.5(-1.8)厘米,寬7-10(-13)毫米,先端圓鈍或短漸尖,基部有寬而短爪,全緣,有顯著自基部發(fā)出7-13條脈,常有紫色斑點;雄蕊5,花絲扁平,長短不等,長者達7毫米,短者則2.5毫米,向基部逐漸加寬,花藥橢圓形,長約3毫米;退化雄蕊5,長可達1米,呈分枝狀,有明顯主干,干長約2.5毫米,分枝長短不等,中間長者比主干長3-4倍,兩側(cè)者則短,通常(7-)9-11(-13)枝,每枝頂端有球形腺體;子房上位,卵球形,花柱極短,柱頭4裂。蒴果卵球形,干后有紫褐色斑點,呈4瓣開裂;種子多數(shù),長圓形,褐色,有光澤。花期7-9月,果期10月。

產(chǎn)新疆(托里、拜城、清河和福海)。生于潮濕的山坡草地中,溝邊或河谷地陰濕處,海拔1580-2000米。歐洲、亞洲溫帶和北美也有分布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歐洲。

該類群植物其性狀變異性甚強,在《蘇聯(lián)植物志》 (Fl. USSR 9:217. 1939) 中劃分出4個變型,在我國現(xiàn)保存大量標(biāo)本中,經(jīng)過詳細研究比較后,發(fā)現(xiàn)它們也存在下列情況,如植株高矮,基生葉片形狀、數(shù)目、大小和葉柄長短,莖生葉形狀、大小以及著生位置;萼片和花瓣形狀、斑點以及脈紋,退化雄蕊分枝數(shù)目和長短等方面都存在極大變化,而且出現(xiàn)性狀交義,大量中間類型,不僅從形態(tài)特征找不出規(guī)律性變化,同時從地理分布上也不能劃界,鑒于上述情況,作者不采用成立若干變型的劃分方法。

但 C. F. Ledebour 在 Flora Rossica 1: 262. 1842.一書中,依據(jù)退化雌蕊分枝數(shù)目成立了變種,多枝梅花草 P. palustris Linn. var. multiseta Ledeb., 這種劃分法尚能適用于我國現(xiàn)存植物標(biāo)本的情況,故在該書中采用了C. F. Ledebour 的觀點,將我國新疆植物作為原變種,而東北地區(qū)、華北地區(qū)的植物作為變種,這樣比較便于使用。

5 食療或藥用價值

的醫(yī)學(xué)內(nèi)容只供參考,并不能視作專業(yè)意見。任何健康問題,應(yīng)咨詢專業(yè)的醫(yī)護人員。

梅花草,形似梅花,小朵,生石崖上。氣味甘、苦。無毒。治婦人血崩血塊,散氣,通經(jīng)利水;胃中冷痛、內(nèi)疝癥瘕即消;食積成痞,堅硬疼痛,服之立瘥。

梅華草處方一

【來源】虎耳科梅花草屬植物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 L.的全草。秋季采集全草,曬干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,涼。入肺,肝,膽三經(jīng)。
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說明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,止咳化痰。用于細菌性痢疾,咽喉腫痛,百日咳,咳嗽痰多。

【用法用量】 1~3錢。

梅華草處方二

【出處】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

【拼音名】 Méi Huā Cǎo

【來源】為虎耳草科植物梅花草的全草。

【采集】 夏季開花時采收,陰干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、林邊、山溝、隰草地。分布東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多年生草本,高達50厘米?;~叢生,卵圓形至心形,長1~3厘米,寬1.5~3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全緣,葉柄長;花莖中部生葉1片,無柄,基部抱莖,形與基生葉同?;▎我?,頂生,白色至淡黃色,直徑2~3.5厘米,形似梅花;萼片5,長橢圓形;花瓣5,卵狀圓形;雄蕊5,退化雄蕊中上部絲裂,裂瓣先端有頭狀腺體;花柱短,先端4裂。蒴果卵圓形,上部4裂。種子多數(shù)。

說明
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全草含山柰酚、蕓香甙、金絲桃甙。莖尚含槲皮素的葡萄糖甙。根含生物堿0.085~0.09%。

【性味】苦,涼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涼血,消腫解毒。治黃疸型肝炎,脈管炎,瘡癰腫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-3錢;或研末為散。

附方

治黃疸型肝炎:梅花草五錢,小白蒿、秦艽、黃柏、紅花各二錢,五靈脂、廣木香各一錢。共研細末。每服一錢至一錢五分,每日三次,白糖水送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
梅華草處方三

【出處】出自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

【拼音名】 Méi Huā Cǎo

【英文名】 Herb of Wideword Parnassia
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虎耳草科植物梅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arnassia palustris L.采收和儲藏:夏季開花時采收,曬干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林邊、山溝、隰草地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甘肅、青海等地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梅花草多年生草本,高達30-50cm。全株無毛。根莖短,近球形?;~叢生;葉柄長2.5-6cm;葉片卵圓形至心形,長1-3cm,寬1.5-3.5cm,先端鈍圓或銳尖,基部心形,全緣,花莖中部生1無柄葉片,基部抱莖,與基生葉同形。花單生頂端,白色至淺黃色,直徑2-3.5cm,形似梅花;萼片5,橢圓形,長約5mm;花瓣5,平展,卵狀圓形,長約1cm,先端圓;雄蕊5,與花瓣互生;假雄蕊5,上半部11-22絲裂,裂片先端有頭狀腺體;心皮4,合生,子房上位,卵形;花柱極短,頂端4裂。蒴果,上部4裂。種子多數(shù)?;ㄆ?-8月,果期8-9月。

性狀

根莖呈不規(guī)則團塊狀,褐色,有多數(shù)須根。莖圓柱形,長3-27cm,直徑1-2mm,有縱棱,質(zhì)脆,易折斷?;~褐色,多破碎,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,長1-3cm,寬0.5-2.5cm,全緣,葉柄較長。莖生1枚,形同基生葉,無柄?;S色,單生莖頂。氣微,味甘。

說明
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根中含生物堿,含量約0.085%-0.09%。全草含黃酮類成分蕓香甙(rutin),金絲桃甙(hyperin)及山柰酚(kaempferol)和槲皮素(quercetin)的衍生物。

【性味】苦;涼

【歸經(jīng)】肺;肝;膽經(jīng)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涼血;解毒消腫;止咳化痰。主黃疸型肝炎;細菌性痢疾;咽喉腫痛;脈管炎;瘡癰腫毒;咳嗽多痰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研末,每次1-3g。

附方

治黃疸型肝炎: 梅花草五錢,小白蒿、秦艽、黃柏、紅花各二錢,五靈脂、廣木香各一錢。共研細末。每服一錢至一錢五分,每日三次,白糖水送服。 (性味以下出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