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馬拉雅紅豆杉
拉丁名 Taxus wallichiana Zucc.
中文名 喜馬拉雅紅豆杉
分布
在我國僅見于西藏吉隆海拔2800~3100米地段的林中。阿富汗至尼泊爾也有分布。
現(xiàn)狀
瀕危種。該種是喜馬拉雅山的特有種類,在我同僅產(chǎn)西藏吉隆,數(shù)量極少,并常遭砍伐,若不采取有力保護措施,在我國將有絕跡的危險。
形態(tài)特征
常綠小喬本或灌木,具開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條;樹皮淡紅褐色,裂成薄片脫落;小枝不規(guī)則互生,淡綠色,后變淡褐色或紅褐色;冬芽卵圓形,芽鱗覆瓦狀,基部的芽鱗通常三角狀卵形,先端急尖,背面稍具脊,脫落或少數(shù)宿存于小枝基部。葉螺旋狀著生,不規(guī)則二列,線形。通常直,Kl.5一3.5厘米,寬約2.5毫米,先端有突起的銳尖頭,上面光綠色,中脈隆起,下面有之條較綠色邊帶寬2倍的淡黃色氣孔帶;具短柄。雌雄異株,球花單生葉腋;雄球花圓球形,具多數(shù)螺旋狀排列的雄蕊,具短梗;雌球花幾無梗,上端生1具有盤狀珠托的胚珠,基部圍有數(shù)枚覆瓦狀排列的苞片。種子當年成熟,堅果狀,柱狀長圓形,生于肉質、紅色、杯狀假種皮中,長約6.5毫米,直徑4.5-5毫米,微扁,下部兩側有鈍脊,先端具短尖,種臍橢圓形。
特性
分布區(qū)的氣候特點是夏溫冬涼,四季分明,冬季有雪覆蓋,年平均溫10℃左右,最高溫16一18℃,最低溫0℃,年降水社800一1000毫米,年平均相對濕度50一60%。能耐寒,并有較強的耐陰性,生長期要求有足夠的溫度,多生于河谷和溝邊較濕潤地段的林中,主要群落樹種為喬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、喜馬拉雅長葉松P.roxburghii Sarg.、喜馬拉雅鐵杉Tsuga dumosa (D.Don) Eichler和高山櫟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.等。花期5月,種子9—10月成熟。
保護價值
為喜馬拉雅山區(qū)的特有種,對研究植物區(qū)系及紅豆杉屬分類、分布均有科學意義。
保護措施
目前應嚴禁砍伐,保護好所在地的自然植被,建議在吉隆建立自然保•護區(qū),或由林業(yè)部門重點保護喜馬拉雅紅豆杉、喜馬拉雅長葉松、長葉云杉等珍稀植物。并開展繁殖試驗,擴大種植。
栽培要點
用種子繁殖。種胚休眠期較長,采種后必須在低溫下用濕沙層積貯藏,春季播種,發(fā)芽期可延至第二年。用扦插法亦能繁殖。
補充
地理分布:在我國僅見于西藏吉隆海拔2800~3100米地段的林中。阿富汗至尼泊爾也有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