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筍的功效與作用

時間:2022-01-01 作者:夜貓c 來源:茶文化

地筍,中藥名。為唇形科植物地筍LycopuslucidusTurcz.和毛葉地筍LycopuslucidusTurcz.var.hirtusRegel.的根莖。地筍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南及陜西、甘肅等地。毛葉地筍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。具有化瘀止血,益氣利水之功效。常用于衄血,吐血,產后腹痛,黃疸,水腫,帶下,氣虛乏力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化瘀止血,益氣利水。

主治

衄血,吐血,產后腹痛,黃疸,水腫,帶下,氣虛乏力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4-9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浸酒涂。

藥理作用

抗血栓、抗凝血、強心和抑菌作用。

相關論述

1、《本草拾遺》:“利九竅,通血脈,排膿,治血?!?/p>

2、《日華子》:“止鼻洪,吐血,產后心腹痛,產婦可作蔬菜食?!?/p>

3、《嘉祐本草》:“治一切血病,肥白人。”

4、《草木便方》:“調和五臟,安心神。治走注流風,酒浸除溪毒?!?/p>

5、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和氣養(yǎng)血,補精固氣。治女子虛弱面白?!?/p>

6、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治虛弱,補中氣,消水,療白帶?!?/p>

7、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調和氣血,補精髓,除風,利水除濕。治頭昏暈?!?/p>

8、《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:“治黃疸。”

臨床應用

臨床應用

用于心功能不全性水腫,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,流行性出血熱,蛇咬傷,跌打損傷和外傷出血等。

相關配伍

治黃疸:澤蘭根、赤小豆各60g。水煎當茶飲。(《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秋季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,洗凈,曬干。

藥材鑒別

藥材性狀

根莖形似地蠶,長4-8cm,直徑約1cm。表面黃棕色,有7-12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質脆,斷面白色。氣香,味甘。

植物學信息

植物種屬

唇形科植物地筍。

形態(tài)特征

1、地筍:多年生草本,高可達1.7m。具多節(jié)的圓柱狀地下橫走根莖,其節(jié)上有鱗片和須根。莖直立,不分枝,四棱形,節(jié)上多呈紫紅色,無毛或在節(jié)上有毛叢。葉交互對生,具極短柄或無柄;莖下部葉多脫落,上部葉橢圓形,狹長圓形或呈披針形,長5-10cm,寬1.5-4cm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呈楔形,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銳鋸齒,表面暗綠色,無毛,略有光澤,下面具凹陷的腺點,無毛或脈上疏生白色柔毛。輪傘花序多花,腋生;小苞片卵狀披針形,先端刺尖,較花萼短或近等長,被柔毛;花萼鐘形,長約4mm,兩面無毛,4-6裂,裂片狹三角形,先端芒刺狀;花冠鐘形白色,長4.5-5mm,外面無毛,有黃色發(fā)亮的腺點,上、下唇近等長,上唇先端微凹,下唇3裂,中裂片較大,近圓形,2側裂片稍短小;前對能育雄蕊2,超出于花冠,藥室略叉開,后對雄蕊退化,僅花絲殘存或有時全部消失,有時4枚雄蕊全部退化,僅有花絲、花藥的殘痕;子房長圓形,4深裂,著生于花盤上,花柱伸出于花冠外,無毛,柱頭2裂不均等,扁平。小堅果扁平,倒卵狀三棱形,長1-1.5mm,暗褐色?;ㄆ?-9月,果期8-10月。2、毛葉地筍:又名硬毛地瓜兒苗。本變種與正種不同處在于:莖棱上被白色向上小硬毛,節(jié)上密集硬毛;葉披針形,暗綠色,兩端漸尖,上面密被細剛毛狀硬毛,下面主要在肋及脈上被剛毛狀硬毛,邊緣具銳齒,并有緣毛。

分布區(qū)域

1、地筍: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沼澤地、山野低洼地、水邊等潮濕處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南及陜西、甘肅等地。2、毛葉地筍:生于沼澤地、水邊等潮濕處。亦見有栽培。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