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砂仁,中藥名。為肉座菌科真菌竹小肉座菌Hypocrellabambusae(Berk.etBr.)Sacc.的子座。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具有祛風除濕,解毒止癢之功效。用于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外陰白斑。
功效作用
功能
祛風除濕,解毒止癢。
主治
用于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外陰白斑。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;或浸酒。
相關論述
《中國藥用孢子植物》:“祛風除濕,清熱解毒?!?/p>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、治風濕性關節(jié)炎:竹砂仁子座5-6個,浸泡于100g白酒內(nèi),口服。
2、治外陰白斑:竹砂仁提取液,外涂于患處。(1-2方出自劉波《中國藥用真菌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全年可采,采摘后曬干,備用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子座近半球形,直徑0.7-1.8cm,灰黃色或紅褐色,表面有不規(guī)則的喙狀突起,質(zhì)較堅硬,斷面棕褐色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肉座菌科竹小肉座菌。
形態(tài)特征
子座近半球形。新鮮時粉紅色或淺肉色,較松柔,干后變?yōu)榛尹S色或紅褐色,較堅硬,表面有不規(guī)則的喙狀突起,內(nèi)部粉紅色至深紅色,直徑0.7-1.5(-2)cm。子囊殼單列,埋生于子座的外圍,殼壁透明無色,子囊殼(620-700)μm×(520-680)μm。子囊細長,(350-430)μm×(16-20)μm。子囊孢子蠕蟲形,8個,右旋扭曲,(270-310)μm×(8-10)μm,透明無色至微黃色,成熟后斷裂成段,每段長20-30μm。側(cè)絲稍長于子囊,頂端略膨大。
分布區(qū)域
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生于箭竹屬(Sinarundinaria)的節(jié)間或近節(jié)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