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瀝的功效與作用

時間:2021-12-19 作者:兩情相悅豈在朝朝暮暮 來源:茶文化

竹瀝,中藥名。為禾本科毛竹屬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(Lodd.ex Lindl.)Munro var.henonis(Mitf.)Stapf et Rendle等的莖經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。具有清肺降火,滑痰利竅的功效。癥狀中風痰迷,肺熱痰壅,驚風,癲癇,熱病痰多,壯熱煩渴,子煩,破傷風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清肺降火,滑痰利竅。

主治

1、用于中風痰迷,肺熱痰壅,驚風,癲癇,熱病痰多,壯熱煩渴,子煩,破傷風。

2、西醫(yī)診為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支氣管炎、大葉性肺炎、急慢性咽炎等屬于熱痰壅肺者,乙型腦炎、腦血栓、腦出血等屬于痰熱閉竅者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沖服,30-60g;或入丸劑,或熬膏。外用:適量,調敷或點眼。

化學成分

含有10余種氨基酸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,以及愈創(chuàng)木酚、甲酚、苯酚、甲酸、乙酸、苯甲酸、水楊酸等。

藥理作用

對呼吸系統(tǒng)的影響:竹瀝具有明顯的鎮(zhèn)咳、祛痰作用,但無平喘解熱作用,其止咳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。此外,竹瀝還有增高血糖、增加尿中氯化物的作用。

相關論述

1、《本草拾遺》:“(治)久渴心煩?!?/p>

2、《得配本草》:“治狂悶,利九竅,療破傷,中風,止因觸胎動,養(yǎng)血明目?!?/p>

臨床應用

臨床應用

1、治中風口噤不知人:淡竹瀝一升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
2、治風痱四肢不收,心神恍惚,不知人,不能言:竹瀝二升,生葛汁一升,生姜汁三合。上三味相和溫暖,分三服,平旦、日晡、夜各一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竹瀝湯)

3、治風著人面,引口偏,著牙車急舌不得轉:竹瀝一升,獨活三兩,生地黃汁一升。三物合煮,取一升,頃服之。(《醫(yī)心方》引憎深方)

4、治小兒口噤,體熱:用竹瀝二合,暖之,分三四服。(《兵部手集方》)

5、治肺癰:竹瀝60g,分3次,溫開水沖服。(《安徽中草藥》)

6、治小兒赤目:淡竹瀝點之,或入人乳。(《古今錄驗方》)

7、治療氯氮平引起的流涎。

相關配伍

1、竹瀝配桔梗:竹瀝性寒滑利,長于清熱豁痰;桔梗辛散苦泄,長于宣肺祛痰。兩藥伍用,共奏開宣肺氣、清熱化痰之功。適用于痰熱壅肺,咳嗽痰黃之證。

2、竹瀝配杏仁:竹瀝性寒滑利,長于清熱豁痰;杏仁味苦降氣,長于止咳平喘。兩藥伍用,有清熱化痰、止咳平喘之功。適用于肺熱壅盛,咳喘痰黃者。

3、竹瀝配膽南星:竹瀝性寒滑利,善滌痰泄熱而開竅定驚;膽南星苦辛性涼,功專清熱化痰,息風定驚。兩藥伍用,可增強息風、開竅、定驚之功。適用于中風痰迷,驚癇癲狂。

鑒別用藥

1、膽南星與竹瀝:二者均為清熱化痰藥,功專清熱化痰、定驚。但膽南星善息風,用治小兒痰熱驚風;竹瀝性寒滑利,又能利竅,用治頑痰膠結難咯,中風痰迷等痰壅閉證。

2、竹茹、竹瀝與天竺黃:竹茹藥力較弱,主治痰熱喘咳、煩熱不眠之證,但兼清胃止嘔、涼血止血,尚可用于胃熱嘔吐及血熱出血證。竹瀝、天竺黃力強而兼定驚之功,凡痰火內結之痰壅喘急、中風痰迷、驚癇癲狂,均可用之。但竹瀝性滑,祛痰力強,寒痰及便溏忌用。天竺黃甘緩,清化熱痰之功與竹瀝相似而無寒滑之弊,又兼清心定驚之功,多用治中風痰迷、癲狂驚風證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取鮮竹竿,截成30-50cm長段,兩端去節(jié),劈開,架起,中間用火烤之,兩端即有液汁流出,以器盛之。

保存方法

密閉,置避光處。

藥材鑒別

藥材性狀

本品為青黃色或黃棕色的透明液體。具竹香氣,味微甜。

植物學信息

植物種屬

禾本科毛竹屬植物淡竹等。

形態(tài)特征

植株木質化,呈喬木狀。竿高6-18m,直徑5-7cm,成長后仍為綠色,或老時為灰綠色,竿環(huán)及籜環(huán)均甚隆起?;X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,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;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;籜葉長披針形,有皺折,基部收縮;小枝具葉1-5片,葉鞘鞘口無毛;葉片深綠色,無毛,窄披針形,寬1-2cm,次脈6-8對,質薄。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;小穗含2-3花,頂端花退化,穎1或2片,披針形,具微毛;外稃銳尖,表面有微毛;內稃先端有2齒,生微毛,長12-15mm;鱗被數目有變化,3至1枚或缺如,披針形,長約3mm;花藥長7-10mm,開花時,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于花外;子房呈尖卵形,頂生一長形之花柱,兩者共長約7mm,柱頭3枚,各長約5mm,呈帚刷狀。筍期4-5月,花期10月至次年5月。

分布區(qū)域

分布于山東、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
道地產區(qū)

主產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等地。

生長環(huán)境

通常栽植于庭園。


熱門關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