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子,中藥名。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具有解痙止痛,安心定癇的功效。主治脘腹疼痛,風(fēng)濕痛,風(fēng)蟲牙痛,跌打傷痛,喘嗽不止,瀉痢脫肛,癲狂,驚癇,癰腫瘡毒。
功效作用
功能
解痙止痛,安心定癇。
主治
1、脘腹疼痛,風(fēng)濕痹痛,跌打腫痛,牙痛等:天仙子止痛作用頗著。
2、咳嗽氣喘:天仙子能解痙、平喘咳。
3、久瀉,久痢,脫肛:隨證配以相應(yīng)的藥物。
4、癲狂,驚癇:天仙子還有“安心定志”作用。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0.6-1.2g;散劑,0.06-0.6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;煎水洗;或燒煙熏。
化學(xué)成分
莨菪種子含天仙子胺0.02‰-0.17%,東莨菪堿0.01%-0.08%及阿托品等;還含脂肪,其量可達25%。脂肪酸組成為:肉豆蔻酸0.3%,棕櫚酸6.5%,硬脂酸1.6%,油酸35.2%,亞油酸56.4%。
藥理作用
天仙子中主要生物堿為天仙子胺、東莨菪堿及阿托品等,其藥理作用參見“洋金花”條。
相關(guān)論述
1、《本經(jīng)》:“主齒痛出蟲,肉痹拘急,使人健行,久服輕身,走及奔馬,強志益力?!?/p>
2、《別錄》:“療癲狂、風(fēng)癇,顛倒拘攣?!?/p>
3、《藥性論》:“熱炒止冷痢。主齒痛,蟲牙孔,子咬之蟲出。焦炒碾細末,治下部脫肛?!?/p>
4、《本草拾遺》:“主痃癖,安心定志,聰明耳目,除邪逐風(fēng)?!?/p>
5、《日華子》:“燒熏蟲牙及洗陰汗。”
6、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“治小兒五疳神藥?!?/p>
7、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“內(nèi)服治喘息、胃痛、神經(jīng)痛,用于劇烈咳嗽、百日咳、胃痙攣痛、三叉神經(jīng)痛、嘔吐、舞蹈病等。外用可治痔疾?!?/p>
臨床應(yīng)用
相關(guān)配伍
1、治胃腸痙攣、腎絞痛等引起的脘腹劇痛,可暫用本品單味研末或水煎服,能緩解痙攣而收止痛之效。
2、治風(fēng)濕痹痛,用本品止痛,若配入祛風(fēng)濕、活血通絡(luò)劑中,其效更住。
3、治跌打腫痛,用天仙子外敷,可消腫止痛。
4、治牙痛,常用本品單味研末點牙痛處,亦可配細辛等水煎服;若齲齒疼痛,可用天仙子咬于痛處,或以之燒煙熏患處。
5、治年久喘嗽,可燃吸其煙。《圣惠方》用本品與味甘之大棗同煮,日食棗3次,治“咳嗽積年不差”,有用毒藥而防其傷正之義。
6、治水瀉日久,用天仙子以棗肉包扎燒存性,粟米飲調(diào)服,有養(yǎng)胃澀腸之效。若陰寒內(nèi)盛,洞泄不止,配干姜、橘皮、訶子皮同用,以溫中止瀉如《圣濟總錄》天仙子丸。
7、治赤白痢痛后重,配大黃同用,以通塞相兼,以防留邪之弊,如《普濟方》妙功散。若脫肛不收,亦可使用,如《藥性論》謂之“焦炒碾細末,治下部脫肛”。其具體用法:將本品炒至黑色,搗為細末,用水洗凈肛門,摻上藥末,以手輕揉托上。
8、治癲狂、驚癇等證,用之以鎮(zhèn)靜,若配以清熱化痰之牛黃、鯉魚膽等同用,其效更住,如《古今錄驗方》莨菪子散。
9、治癰瘡腫毒初起未成膿者,天仙子研末,用醋調(diào)敷,可消腫毒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夏、秋二季果皮變黃色時,采摘果實,暴曬,打下種子,篩去果皮、枝梗,曬干。
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篩去灰屑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蛀。
藥材鑒別
鑒別
1、本品粉末灰褐色。種皮外表皮細胞碎片眾多,表面附著黃棕色顆粒狀物,表面觀不規(guī)則多角形或長多角形,垂周壁波狀彎曲;側(cè)面觀呈波狀突起。胚乳細胞類圓形,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。
2、取本品粉末1g,加石油醚(30-60℃)1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棄去石油醚液,同上再處理一次,藥渣揮干溶劑,加乙醇-濃氨試液(1∶1)混合溶液2ml使?jié)駶?,加三氯甲?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0.5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氫溴酸東莨菪堿對照品、硫酸阿托品對照品,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乙酸乙酯-甲醇-濃氨試液(17∶2∶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與亞硝酸鈉乙醇試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兩個棕色斑點。
藥材性狀
種子細小,腎形或卵圓形,稍扁,直徑約1mm。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,具細密隆起的網(wǎng)紋,種臍處突起。氣微,味微辛。
以顆粒飽滿、均勻者為佳。
常見偽品
混淆品:
南天仙子(廣天仙子):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salicifolia(Vahl)Nees的干燥種子。呈類圓形而扁平,稍有棱角,直徑1-1.5mm。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,平滑,基部有種臍。表面有貼伏的黏液化表皮毛成薄膜狀,遇水毛則膨脹豎立,蓬松散開,黏性甚大。無臭,味淡而黏舌。
偽品:
1、麥瓶草子(米瓦罐):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SileneconoideaL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種子呈腎形,直徑約1mm,厚約0.6mm。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中部有一凹溝。在放大鏡下觀察,表面有眾多突起小點,呈偏心性同心環(huán)狀整齊排,種臍明顯。
2、馬兜鈴子: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debilissieb.etZace.的于燥成熟種子。種子呈三角形,梯形,扁平而薄,四面延伸成寬翅,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中央為顏色較深的種子。
3、水紅花子: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orientaleL的干燥成熟果實。果實呈扁圓形,直徑2-3mm,表面黑色或棕黑色,有光澤,兩面微凹,中部略有縱向隆起,頂端有小突尖,基部常有灰褐色果柄痕內(nèi)含種子1枚。
4、白平子(紅花子):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tinetorusI的果實。果實為卵形,長6-7mm,寬3-6mm。表面白色,光亮,具4條縱棱線,其基部表面具橫突細波紋,端較截形,中央有一圓痕,另一端較狹,近頂側(cè)面稍下陷。果皮堅硬,種子棕色,種皮緊貼于果皮內(nèi)。氣微,味稍苦。
植物學(xué)信息
植物種屬
茄科天仙子屬莨菪。
形態(tài)特征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達1m。全株被粘性的腺毛。根粗壯,肉質(zhì)。一年生植株莖極短,莖基部具蓮座狀葉叢,葉長可達30cm,寬達10cm。二年生植株莖伸長分枝。莖生葉互生,無柄,基部半抱莖;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,長4-10cm,寬2-6cm,先端鈍或漸尖,邊緣呈羽狀淺裂或深裂;向頂端的葉呈淺波狀,兩面除生粘性腺毛外,沿葉脈并被柔毛?;ㄒ干?,單一,徑2-3cm;花萼筒狀鐘形,5淺裂,花后增大成壇狀,有10條縱肋,外被直立白柔毛;花冠鐘狀,5淺裂,黃色帶有紫堇色網(wǎng)紋;雄蕊5,著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,稍長于花冠;花藥縱綻裂開,深藍紫色;子房2室,柱頭頭狀,2淺裂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內(nèi),長卵圓形,成熟時蓋裂。種子小,近圓盤形,淡黃棕色,有多數(shù)網(wǎng)狀凹穴。花期5月,果期6月。
分布區(qū)域
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山東、安徽、河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生于村邊、山野、路旁、宅旁等處。
生長見習(xí)
喜溫暖濕潤氣候,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-30℃,不耐嚴寒,喜陽光,以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堿性砂質(zhì)壤土栽培為宜。忌連作,不宜以番茄等茄科植物為前作。
繁殖方式
用種子繁殖。
栽培技術(shù)
直播法:北方播種時間為3月至4月中旬,長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,以秋播為主。條播或穴播。條播:行距30-40cm,開淺溝,將種子均勻撒入,覆土,以蓋沒種子為度。穴播:穴距30cm×30cm或40cm×40cm,每穴播種10顆左右,播后可稍鎮(zhèn)壓,應(yīng)經(jīng)常澆水,溫度在18-23℃,有足夠的土壤溫度,播后10d左右出苗,苗齊后進行間苗1次,每穴留壯苗1株。
病蟲防治
蟲害有紅蜘蛛,春季發(fā)生,可用化學(xué)藥劑防治,并注意不宜選豆類、棉花、茄等為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