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葉子,中藥名。為鴨跖草科植物竹葉子StreptolirionvolubileEdgew.的全草。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湖北等地。具有清熱,利水,解毒,化瘀之功效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肺癆咳嗽,口渴心煩,水腫,熱淋,白帶,咽喉疼痛,癰瘡腫毒,跌打勞傷,風濕骨痛。
功效作用
功能
清熱,利水,解毒,化瘀。
主治
用于感冒發(fā)熱,肺癆咳嗽,口渴心煩,水腫,熱淋,白帶,咽喉疼痛,癰瘡腫毒,跌打勞傷,風濕骨痛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;鮮品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相關論述
1、《貴州草藥》:“養(yǎng)陰清熱,化瘀利水,滋腎?!?/p>
2、《四川中藥志》1982年版:“清熱,利尿,解毒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口渴心煩,熱淋,小便不利,癰瘡腫毒,咽喉疼痛?!?/p>
臨床應用
臨床應用
用于治療過敏性皮炎,風濕病關節(jié)疼痛,皮膚感染,感冒,帶下病和小便不暢、澀痛等。
相關配伍
1、治感冒風熱:筍殼菜15g,青蒿15g,薄荷9g,桑葉9g。水煎服。
2、治心熱煩渴,小便短赤:筍殼菜30g,麥冬12g,水燈心15g。水煎服。(1-2方出自《四川中藥志》1982年)
3、治水臌:豬鼻孔、車前草各15g。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4、治癰腫、疔毒:鮮筍殼菜、紫花地丁各適量。水煎服或搗爛敷患處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1982年)
5、治勞傷:豬鼻孔15g。煨水服。
6、治耳聾:豬鼻孔15g。燉肉吃。(5-6方出自《貴州草藥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鴨跖草科竹葉子屬竹葉子。
形態(tài)特征
多年生攀援草本,極少莖近于直立。莖長0.5-6米,常無毛。葉柄長3-10厘米,葉片心狀圓形,有時心狀卵形,長5-15厘米,寬3-15厘米,頂端常尾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多少被柔毛。蝎尾狀聚傘花序有花1至數朵,集成圓錐狀,圓錐花序下面的總苞片葉狀,長2-6厘米,上部的小而卵狀披針形。花無梗;萼片長3-5毫米,頂端急尖;花瓣白色、淡紫色而后變白色,線形,略比萼長。蒴果長約4-7毫米,頂端有長達3毫米的芒狀突尖。種子褐灰色,長約2.5毫米?;ㄆ?-8月,果期9-10月。
分布區(qū)域
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湖北等地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生于海拔500-3000m的山谷、灌叢、密林下或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