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
時間:2021-12-13 作者:正在輸入14793821 來源:茶文化

防風,中藥名。為傘形科防風屬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paricata(Turcz.)Schischk.的根。具有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,止痙的功效。主治外感表證,風疹瘙癢,風濕痹痛,破傷風證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,止痙。

主治

1、外感表證:本品辛溫發(fā)散,氣味俱升,以辛散祛風解表為主,雖不長于散寒,但又能勝濕、止痛,且甘緩微溫不峻烈,故外感風寒、風濕、風熱表證均可配伍使用。

2、風疹瘙癢:本品辛溫發(fā)散,能祛風止癢,可以治療多種皮膚病,其中尤以風邪所致之癮疹瘙癢較為常用。本品以祛風見長,藥性平和,風寒、風熱所致之癮疹瘙癢皆可配伍使用。

3、風濕痹痛:本品辛溫,功能祛風散寒,勝濕止痛,為較常用之祛風濕、止痹痛藥。

4、破傷風證:本品既能辛散外風,又能息內(nèi)風以止痙。

5、西醫(yī)診為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慢性氣管炎、病毒性肺炎等屬于外感表證者,多形性紅斑、蕁麻疹等有表證者,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類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神經(jīng)痛性肌萎縮癥、肩部粘連囊炎、滑膜炎及肌腱滑膜炎、其他無菌性骨壞死、痛風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等屬于風濕之邪阻滯經(jīng)絡(luò)者,破傷風屬于風毒內(nèi)侵者。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。

禁忌

1、中藥配伍禁忌:能解砒霜毒。惡干姜、藜蘆、白薇、芫花。畏萆蘚。

2、中西藥配伍禁忌:防風不宜與重金屬鹽類同用。

注意事項

1、中藥配伍禁忌:能解砒霜毒。惡干姜、藜蘆、白薇、芫花。畏萆蘚。

2、中西藥配伍禁忌:防風不宜與重金屬鹽類同用。

化學成分

本品含揮發(fā)油、甘露醇、β-谷甾醇、苦味苷、酚類、多糖類及有機酸等。

藥理作用

本品有解熱、抗炎、鎮(zhèn)靜、鎮(zhèn)痛、抗驚厥、抗過敏作用。防風新鮮汁對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,煎劑對痢疾桿菌、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,并有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。

相關(guān)論述

1、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主大風頭眩痛,惡風,風邪,目盲無所見,風行周身,骨節(jié)疼痹,煩滿。

2、《名醫(yī)別錄》:脅痛,脅風頭面去來,四肢攣急,字乳金瘡內(nèi)痙。

臨床應(yīng)用

臨床應(yīng)用

1、治風寒表證,頭痛身痛、惡風寒者,常與荊芥、羌活、獨活等藥同用,如荊防敗毒散(《攝生眾妙方》)。

2、治外感風濕,頭痛如裹、身重肢痛者,每與羌活、藁本、川芎等藥同用,如羌活勝濕湯(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)。

3、治風熱表證,發(fā)熱惡風、咽痛口渴者,常配伍薄荷、蟬蛻、連翹等辛涼解表藥。

4、因其發(fā)散作用溫和,對衛(wèi)氣不足,肌表不固,而感冒風邪者,本品與黃芪、白術(shù)等益衛(wèi)固表藥同用,相反相成,祛邪而不傷正,固表而不留邪,共奏扶正祛邪之效,如玉屏風散(《丹溪心法》)。

5、治風寒者,常與麻黃、白芷、蒼耳子等配伍,如消風散(《和劑局方》)。

6、治風熱者,常配伍薄荷、蟬蛻、僵蠶等藥。

7、治濕熱者,可與土茯苓、白鮮皮、赤小豆等同用;若血虛風燥者,常與當歸、地黃等配伍,如消風散(《外科正宗》);若兼里實熱結(jié)者,常配伍大黃、芒硝、黃芩等藥,如防風通圣散(《宣明論方》)。

8、治風寒濕痹,肢節(jié)疼痛、筋脈攣急者,可配伍羌活、獨活、桂枝、姜黃等祛風濕、止痹痛藥,如蠲痹湯(《醫(yī)學心悟》)。若風寒濕邪郁而化熱,關(guān)節(jié)紅腫熱痛,成為熱痹者,可與地龍、薏苡仁、烏梢蛇等藥同用。

9、治風毒內(nèi)侵,貫于經(jīng)絡(luò),引動內(nèi)風而致肌肉痙攣,四肢抽搐,項背強急,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,常與天麻、天南星、白附子等祛風止痙藥同用,如玉真散(《外科正宗》)。

10、治脾虛濕盛,清陽不升所致的泄瀉,可與人參、黃芪、白術(shù)等藥配伍,如升陽益胃湯(《脾胃論》)。若用于土虛木乘,肝郁侮脾,肝脾不和,腹瀉而痛者,常與白術(shù)、白芍、陳皮同用,如痛瀉要方(《景岳全書》引劉草窗方)。

相關(guān)配伍

1、防風配秦艽:防風辛溫,善于祛風勝濕,通痹止痛;秦艽辛涼,善于祛風除濕泄熱,舒筋活絡(luò),通痹止痛。二者伍用,祛風濕、止痹痛的力量更強。既適用于熱痹,也適用于風寒濕痹。因二者皆能祛風活絡(luò),故還適用于外感風邪所致的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.

2、防風配天南星:防風為“治風通用藥”,善于祛風止痙;天南星善祛經(jīng)絡(luò)中的風痰,也具有祛風止痙之功。二者伍用,具有祛風痰,通經(jīng)絡(luò),止痙搐之功,適用于風毒內(nèi)侵經(jīng)脈,引動肝風所致的破傷風、牙關(guān)緊閉、角弓反張、四肢抽描,以及風爽阻滯經(jīng)絡(luò)所致的頭痛、身痛。

3、防風配防己:防風辛甘徽溫,善于祛風散寒,勝濕止痛;防已辛苦寒,善于祛風清熱,除濕止痛。兩者相伍,相得益彰,祛風除濕止痛之力更強。適用于風濕痹證,全身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著。

4、防風配蒼術(shù):防風辛甘徽溫,善于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;蒼術(shù)辛苦溫,具有祛風濕,發(fā)汗解表之功。二者伍用,適用于風寒挾濕的表證,以及風寒濕痹。

5、防風配白術(shù):防風升燥濕,取其除濕之功以祛脾冒之濕,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;白術(shù)以補氣健脾,操濕止瀉。二者伍用,能益氣健脾、除濕升清以止瀉。適用于脾虛濕盛、清陽不升所致的泄瀉。若土虛木乘,肝郁悔脾,肝狒不和,腹瀉而痛者,再配白芍、陳皮。

6、防風配石膏、梔子;防風辛散郁火;石膏、梔子清熱瀉火,除煩止渴。三者伍用,亦清亦散,上下分消,因勢利導,有清泄郁熱之功,適用于腳冒積熱之口瘡口臭,口燥唇干及煩渴易饑者。

鑒別用藥

1、關(guān)防風、東防風與西防風:防風有關(guān)防風、東防風、西防風之分,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本章,曾分別以出產(chǎn)于彭城蘭陵、襄陽等地以及出產(chǎn)于齊州、龍山等地者為佳,這就是西防風與東防風,現(xiàn)時全國各地普遍以東北齊齊哈爾產(chǎn)的關(guān)防風質(zhì)量為佳。

2、防風、炒防風與防風炭:防風生用辛散力強,長于解表祛風,勝濕止痙,用于外感風寒、風濕痹痛,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風疹濕疹,皮膚瘙癢及破傷風證,炒防風辛散力減弱,有良好的止瀉作用,用于泄瀉或久瀉不止大劑量、。防風炭辛散之力徽,長于止血,用于澠、便血、月經(jīng)過多等出血證。

;

相關(guān)藥品

感冒舒顆粒、九味羌活丸(顆粒、口服液)、坎離砂、癬濕藥水(鵝掌風藥水)、暢鼻通顆粒。

相關(guān)方劑

荊防敗毒散(《攝生眾妙方》)、羌活勝濕湯(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)、防風通圣散(《宣明論方》)、蠲痹湯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、玉真散(《外科正宗》)。

藥膳食療

防風水果茶:

(1)功效:具有增強免疫力、預防感冒、滋補氣血的作用。

(2)原材料:防風1.5g,黃芪45g,玉竹7.5g,枸杞7.5g,蘋果1/4顆,獼猴桃1/4顆,果糖適量。

(3)做法:將水果洗凈后,蘋果、獼猴桃切成小塊。備用。把藥材、水果一起放入杯中加入600ml的沸水沖泡,燜約10分鐘。將藥材及水果過濾后根據(jù)個人口味調(diào)入適量的果糖,即可飲用。

(4)用法:溫服,每日1-2次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春、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

炮制方法

1、防風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及毛須。洗凈。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2、炒防風:取凈防風片,用文火炒至冒青煙,呈深黃色,或微焦,取出放涼。

3、防風炭:取凈防風片,用中火炒至外表呈黑色,噴灑清水適量,滅盡火星,取出,涼透。

4、蜜防風:取凈防風片,加煉蜜炒至蜜吸盡,取出放涼。每防風片100kg,用煉蜜30kg。

保存方法

貯干燥容器內(nèi)。

藥材鑒別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,下部漸細,有的略彎曲,長15-30cm,直徑0.5-2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縱皺紋、多數(shù)橫長皮孔樣突起及點狀的細根痕。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(huán)紋,有的環(huán)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。體輕,質(zhì)松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皮部棕黃色至棕色,有裂隙,木部黃色。氣特異,味微甘。

飲片性狀

為圓形或長圓形的厚片。切面皮部淺棕色至棕色,有裂隙,形成層環(huán)顏色較深,木部淺黃色;周邊灰棕色粗糙,有縱皺紋,有的有密集的環(huán)紋或纖維狀殘存葉基。質(zhì)松。氣特異,味微甘。

植物學信息

植物種屬

傘形科防風屬植物防風。

形態(tài)特征

多年生草本,高30-80mm,根粗壯長圓柱形,有分枝,淡黃棕色,根頭處密生纖維狀葉柄殘基及明顯的環(huán)紋。莖單生,二歧分枝,分枝斜上升,與主莖近等長,有細棱?;~從生,有扁長的葉柄,基部有寬葉鞘,稍抱莖;葉片卵形或長圓形,長14-35cm,寬6-8(-18)cm,二至三回羽狀分裂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長圓形,有柄,長5-8cm,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,末回裂片狹楔形,長2.5-5cm,寬12.5cm;頂生葉簡化,有寬葉鞘。復傘形花序多數(shù),生于莖和分枝頂端,頂生花序梗長2-5cm,傘輻5-7,長3-5cm,無毛;無總苞片;小傘形花序有花4-10,小總苞片4-6,線形或披針形,長約3mm;萼齒三角狀卵形;花瓣倒卵形,白色,長約1.5mm,無毛,先端微凹。具內(nèi)折小舌片。雙懸果狹圓形或橢圓形,長4-5mm,寬2-3mm,幼時有疣狀突起,成熟時漸平滑;每棱槽內(nèi)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2?;ㄆ?-9月,果期9-10月。

分布區(qū)域

分布于華北、東北及山東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等地。

道地產(chǎn)區(qū)

主產(chǎn)于東北及內(nèi)蒙古東部。

生長環(huán)境

生于草原、丘陵和多石礫山坡上。

生長見習

喜涼爽氣候,耐寒,耐干旱。宜選陽光充足,上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栽培,不宜在酸性大、粘性重的土壤中種植。

繁殖方式

用種子、根插繁殖。

栽培技術(shù)

1、種子繁殖: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;秋播在9-10月進行。條播按行距30cm開溝,深2cm,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(nèi),覆土蓋平,蓋草澆水。播后20-25d即可出苗,1h㎡用種子15-30kg。2、根插繁殖:在收獲時或早春,取粗0.7cm以上的根條,截成3-5cm長段,按行株距50cm×15cm開穴,穴深6-8cm,每穴垂直或傾斜栽入1個根段,覆土3-5cm。1h㎡用根量750kg。也可將種根于冬季按行株距10cm×50cm假植育苗,待翌年早春有1-2片葉子時移栽定植。

病蟲防治

1、白粉病:夏、秋季為害,發(fā)病時噴波美0.2-0.3度石硫合劑,或托布津800-1000倍液,或25%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。

2、黃鳳蝶:5月開始為害,在幼齡期噴90%敵百蟲800倍液噴殺。

3、黃翅茴香螟:現(xiàn)蕾開花期發(fā)生,在早晨或傍晚用90%敵百蟲800倍液或Bt乳劑300倍液噴霧防治。

4、還有蚜蟲為害。


熱門關(guān)鍵詞